机器人市场高速发展 市场占有率和核心零部件缺失将是阻碍发展的最大关键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机器人产业迎来快速发展,但市场占有率不高、核心零部件缺失等问题制约着行业的突破,面对这些问题,国家和企业都需要做出积极应对。
从ET到终结者再到钢铁侠,电影屏幕中的机器人给我们带来了无限遐想。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以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以及特种机器人为主的机器人产业,已经进入到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军事活动等各种领域,机器人时代正在快速来临。
在此背景之下,我国不断加快机器人产业发展进程,加速核心技术的掌握与革新,全力推动国产机器人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我国机器人发展现状自2009年以来,全球的机器人销量逐年增加,2017年全球市场规模达到223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最大,为147亿美元。
受全球市场带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红利逐渐凸显,2015年我国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将工业机器人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自规划落地以来,我国机器人产业进入高速的跃升期。
虽然受政策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迎来井喷式发展,但目前,中国市场半数以上的份额,仍然被瑞士ABB、日本发那科、日本安川、德国库卡为代表的国外企业所占据,国产品牌市占率仅为个位数。
同时,我国机器人发展仍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国际上,以每万名产业工人的工业机器人拥有量作为制造业水平评判标准,在这一数据上,我国以49台的数据远低于国际平均69台的数据。
因此,我国机器人产业如今的发展现状是:政策和市场红利带动产业高速发展,但技术水平与国际存在差距,国内市场占有率极低,有专家预测,在2035年之前我国都将处于追赶状态。
核心零部件问题突出目前,核心零部件和核心技术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机器人作为一个产业链,由机器人本体、控制系统、驱动系统和传感器组件等部分组成。其中,世界上的头号玩家生产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中部玩家负责机器人本体制造,而尾部玩家致力于系统集成。现实是,中国在核心零部件的生产上完全处于劣势。
控制器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可以说是目前国内外差距较小的核心零部件。这个差距的小主要体现在控制器硬件部分,国产品牌基本掌握了工业控制板卡等硬件的生产,但在软件部分的算法和开发上,国产品牌依然存在稳定性和速度方面的差距。
相比于控制器,中国在伺服系统方面则全线落败,市场几乎被日本和德国企业垄断,国产率仅占10%,可以说在这项核心零部件上完全依赖国外进口。
综合来说,中国在核心零部件生产上基本空白,在机器人本体制造上与国际存在差距,只有在系统集成方面具备一定优势。核心零部件技术的缺失,是目前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发展从两方面突破困难针对市场占有率低下、产业环境不够和谐和核心零部件缺失等问题,目前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突破。
首先,要重点扶持和培养机器人龙头企业,保证核心技术的掌握。目前,国家已经关注并重视龙头企业的培育工作,政府也发布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培育3家以上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国内龙头企业的成长,不仅能有效提升行业国际竞争力和议价能力,减轻国产品牌成本负担,同时也有助于国内行业标准的形成和技术的发展,从而避免恶意竞争,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带动技术的突破发展。
其次,国家要继续坚持开放政策,加快国际化战略,积极扩大市场。就目前来说,国内企业依然集中在产业链下游,上游零部件需要国外进口,下游产品需要市场支撑,而这些都需要开放的政策支持。
此外,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说,生存和发展仍需要产品在市场获得销量和利润,这就需要企业加快国际化战略,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积极开拓新兴市场,避开国外企业强势市场,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和销售,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升级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