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过后,中国经济制造业面临了挑战,该如何采取措施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个国家为了实现本国的利益都毫不放松,在关键行业和核心技术方面尤其注重保护,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技术、资源等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闭关锁国只能导致故步自封,发动贸易战尤其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使得各国的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了更大的挑战和风险,中国的制造业也首当其冲。
轰轰烈烈的中美贸易战,以特朗普签署备忘录戏剧性地开始,然后以美国财长姆努钦电视采访公布框架协议戏剧性地结束。在美国宣布对中兴进行制裁后,中国立即对有关事态的发展表示了强烈的关注,同时也采取了相关的措施来推动问题的解决。在两国贸易战愈演愈烈的态势下,合则两利,败则两伤。中美双方通过贸易摩擦得出了两国合作共赢、避免冲突才能保证双方利益的共识。在贸易战过后,中国企业该如何自处?中国制造业又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和机遇?
中国的制造业发展现状
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制造水平和创新能力。从我国的制造业的增加情况来看,2010-2016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但是增速越发趋于平缓。2017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7.9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我国制造业在不断实现增长时,这是个可喜可贺的消息,但同时,我们也要戒骄戒躁,充分认识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我国正处于“工业2.0”(电气化)的后期阶段,“工业3.0”(信息化)还有待普及,“工业4.0”正在尝试尽可能做一些示范,制造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正在逐渐布局。在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全民“议芯”,这可谓是造就了一时的盛况。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截止2017年10月底,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已经高达2071.97亿美元,同比上涨14.5%。同期,中国原油进口额为1315.01亿美元,中国芯片进口是原油进口的1.57倍。由此可见,中国制造业中芯片占有多么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企业在造芯的过程中,不仅应该加大资金、科研人员等方面的投入,还应该注重借鉴同行及前人的经验,“闭门造车”和“闭关锁国”同样危险。
新时代对制造业提出了智能化转型的新要求
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提出了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同时,《中国制造2025》表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互联网化智能制造的时代,与此前的制造业相比,拥有不同于以往的特点。它与此前的制造业模式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中国制造2025》要推动的是智能化和信息化,而不仅仅是自动化。自动化设备产生的大量数据通过传感系统等路径,实现采集、反应和预测。在新的市场和实际面前,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刻不容缓,落后就要挨打。力求提高整个行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应该是整个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都要解决的问题。对制造业进行智能化升级,有助于高效、高质的推动产品的生产,打造良好的制造业生产氛围。
在商品实际的销售和流通过程中,拥有高科技含量、趣味性、知识性、智能化的产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因此,促进制作业智能化升级也是遵循市场规律的一种体现。智能产品的上市不但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也能促进整个制造业制造能力的提升。
智能制造行业的市场特征
制造业的发展,往往受到国家政策、市场环境、企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面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新时代对制造业提出了智能化转型的新要求,这也就使得智能制造行业具有新的市场特征。了解了这些特征,更能深刻的理解制造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在市场、消费者、研发人员等相关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智能制造业形成了以下特征:
第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都注重对自动化机器的使用,以此提高生产的效率,降低生产的成本。自动化生产线的成本大幅下降,成本优势企业在扩产时倾向于优先选择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生产线。
第二、面对当前国内外制造业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各个国家都加紧了对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智能化改造已经成为部分地方政府大力推进的项目工程。在许多优惠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多家企业认真致力于自动化技术的研发和生产,勇于把握市场机遇,紧抓一切可能的机会促进产品的优化升级,形成了良好的循环和互动。
第三、在企业相互吞并、相互抢占市场机遇的态势下,优势劣汰、适者生存的理念促使企业积极调整自身的发展目标来迎合市场的需要。智能化升级已经成为制造业的当务之急。只有更好更快的实现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第四、在制造业升级换代的呼声高涨之时,许多企业主动投身到相关技术研发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上。在制造业受到多方关注时,智能制造发展迅速,国产化进程加快。在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中,能攻坚克难、坚持不懈的企业终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制造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尤其是在国内外局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想要突出重围更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在政府的积极提倡和引领下,在企业自觉投入研发的态度下,在相关技术科研人员的认真努力下,相信未来制造业的发展会呈现出更多新的特点。只要有一颗永不放弃的心,相信这些问题在未来定会得到妥善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