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联网 > 可穿戴设备
[导读] 作为可穿戴式设备中门槛较低的产品,智能手表近两年开始升温。 谷歌在6月下旬举办的I/O开发者大会上,介绍了适用于可穿戴设备的Android Wear系统平台,并展示了三星Gear Liv

作为可穿戴式设备中门槛较低的产品,智能手表近两年开始升温。

谷歌在6月下旬举办的I/O开发者大会上,介绍了适用于可穿戴设备的Android Wear系统平台,并展示了三星Gear Live、Moto 360和LG G Watch三款首批搭载此系统平台的智能手表。7月初,三星Gear Live、LG G Watch正式发售,价格均在200美元以上。此外,谷歌旗下的摩托罗亚开发的Moto 360也在I/O开发者大会上得以展示,据称,这款产品的外形特点和金属质感都非常赞,并会在近期开售。

谷歌目前只提供了Android Wear系统平台,需要硬件厂商支撑。但无论如何,谷歌围绕Android生态圈的布局已经迈出了第一步。相比之下,其主要竞争对手——苹果公司的步伐似乎略慢一点。

直到现在,关于苹果要推出iWatch的传言几乎每天都有新版本,其中矩形设计、10月份发布、不用电池、搭载i0S8、支持健康追踪等细节被传得有鼻子有眼。尤其是最近传出苹果从瑞士知名手表公司Tag Heuer挖走了一位销售总监,更加让人们相信苹果的这款智能手表已经越来越近。

此外,另一个互联网巨头企业——微软,据说也早已布下了局。

近期,美国专利和商标局公布了一项微软两年前提交的专利,该专利描述了智能手表的相关技术和用途。对于是否会推出智能手表,微软方面并未发表评论。而早在2004年,微软就曾推出过一款SPOT智能手表,该设备可以提供即时消息、新闻、股票和天气预报等信息。不过,这款产品市场表现不佳,2008年寿终正寝。

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微软现在进入智能手表市场的话,将会面临多方竞争。例如早已入局的三星Galaxy Gear、Pebble等,以及即将推出的Moto 360,甚至包括传闻中的iWatch。

说起Galaxy Gear,就不得不提到智能手表领域的“活跃分子”——三星公司。三星在近一年之内陆续推出了Galaxy Gear、Galaxy Gear 2、Gear 2 Neo和Gear Fit(运动手环与智能手表混合产品)等一系列产品。其中,第一代Galaxy Gear的外形和配置都备受吐槽,售价也从300美金跌至现在的不到200美金。

虽然市场表现略显不佳,但是三星并没有停止在智能手表领域的耕耘,近日发售的搭载Android Wear操作系统的Gear Live被视为帮助三星站稳市场的利器。

搭平台、推产品 国内巨头野心昭然

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自然不会轻易错过这个巨大的市场。最近,腾讯微信、京东和阿里巴巴纷纷出手,推出智能硬件平台,吸引众开发者接入。提前布阵,把尚在摇篮中的智能硬件产业接管起来,国内各巨头的野心已昭然若揭。

伴随着可穿戴设备领域的不断升温,不仅国际和国内巨头纷纷入局,大批国产硬件厂商也跟风涌入,一时间国内打着“智能手表”旗号的产品大量涌现。然而,3月份,国内硬件厂商土曼科技因智能手表概念图与实际产品相差悬殊而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国产智能手表的乱象,究其原因是厂商的急功近利心理所致,不管产品是否成熟,只为跟上市场热潮,从中获利。

噱头大、卖点小 未形成用户刚需

试用过几款智能手表的国内行业人士认为“目前看来,智能手表的噱头远大于实实在在的卖点”。

该业内人士表示:“除了健康追踪之外,真的找不出多大实际用途,而且智能手表在健康追踪方面也面临各种专业追踪设备的挤兑。此外,三星一些智能手表的电池续航能力根本就是笑话,部分智能手表的显示屏在太阳下很难看清,推送通知虽然很方便,但大多数时候还得换到智能手机上处理它们。”

即便是已经销售超过40万块的Pebble,也并不只获得赞誉。有媒体称“第二代的Pebble Steel是第一款值得拥有的智能手表”,但也有使用过这款产品的用户表示“它在很多方面挺有意思,但说实话,它最大的杀伤力只是在于千变万化的表盘。”

比较搜索引擎Find The Best公司曾在搜索结果中得出“人们并不关心智能手表”的结论。该公司高级营销经理 Ben 也曾撰文细数了智能手表的“四宗罪”——太厚、太贵、太费电、存在缺乏充分理由。

尤其是最后“存在缺乏充分理由”的质疑实在是打压智能手表的士气。

前景仍被看好 智能手表有未来?

尽管目前人们对智能手表的认知只停留在好奇的层面,并没有对这款戴在手腕上的产品产生太大的需求,但是资本市场、互联网企业和硬件厂商都相当看好智能手表市场。

全球知名市场资讯机构 IHS 认为,预计到了 2018 年,可穿戴设备市场价值将达 600 亿美元。市场研究公司ON World预估,未来 5 年内,可穿戴设备产业价值可达到 500 亿美元,包括智能手表和眼镜。

国内行业人士评论认为,智能手表虽然不是一款“人手必备”的刚需产品,但它们与手机、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或多或少存在部分替代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垂直领域而推出的智能手表可能会有更好的市场。

智能手表如何在未来拥有比较广阔的市场空间?业内人士给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体现用户需求,才能说服用户购买智能手表。目前,智能手表主要有两个用途,追踪佩戴者活动轨迹(可以搭配健康类应用)和与智能手机配对来显示未接来电、天气和短信等通知类的信息。这些功能虽然看起来与用户生活密不可分,但是仔细想来,并没有能够产生强大用户粘度的可能。

一方面,追踪或管理个人运动、健康信息功能方面,智能手环等其他可穿戴设备亦能实现;另一方面,大部分智能手表仍要依托智能手机才可使用,看似只能成为手机功能的补充。那么,智能手表如何能体现与其他产品所不同的用户需求呢?这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其次,平价产品才更具吸引力。无论智能手表将成为一款独立的产品,亦或是在一段时间内继续扮演“手机助手”的角色,都应该在价格上更加亲民。目前,大部分国外的智能手表产品价格都在200美金以上,对于用户来说,花钱购买一款手机补充产品,并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有行业分析人士认为,未来智能手表或会分为低端、中端、高端三类,价格也会有所下滑,届时会对用户产生更大的诱惑力。

再次,外观设计更符合用户审美需求。正如不少使用过智能手表产品的用户反馈来说,大多智能手表太厚、太笨拙,例如三星Gear产品线的智能手表总被用户吐槽“太丑”。如今,不少厂商已经着力在外观方面进行改进,例如Moto 360被赞外观“美到哭”,其圆形表盘被认为是最接近于传统腕表的设计。

最后,配置和性能是王道。例如,智能手表被质疑最多的就是续航能力,如果电池不给力,这款智能产品与普通的腕表没有太多区别。但是如果通过牺牲屏幕分辨率等方式增加续航时间,又导致用户体验不佳。因此,如果想要得到用户的青睐,厂商需要找到让产品全方位趋近完美的办法。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9月2日消息,不造车的华为或将催生出更大的独角兽公司,随着阿维塔和赛力斯的入局,华为引望愈发显得引人瞩目。

关键字: 阿维塔 塞力斯 华为

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2024年8月30日 /美通社/ -- 数字化转型技术解决方案公司Trianz今天宣布,该公司与Amazon Web Services (AWS)签订了...

关键字: AWS AN BSP 数字化

伦敦2024年8月29日 /美通社/ -- 英国汽车技术公司SODA.Auto推出其旗舰产品SODA V,这是全球首款涵盖汽车工程师从创意到认证的所有需求的工具,可用于创建软件定义汽车。 SODA V工具的开发耗时1.5...

关键字: 汽车 人工智能 智能驱动 BSP

北京2024年8月28日 /美通社/ -- 越来越多用户希望企业业务能7×24不间断运行,同时企业却面临越来越多业务中断的风险,如企业系统复杂性的增加,频繁的功能更新和发布等。如何确保业务连续性,提升韧性,成...

关键字: 亚马逊 解密 控制平面 BSP

8月30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腾讯和网易近期正在缩减他们对日本游戏市场的投资。

关键字: 腾讯 编码器 CPU

8月28日消息,今天上午,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在贵阳举行,华为董事、质量流程IT总裁陶景文发表了演讲。

关键字: 华为 12nm EDA 半导体

8月28日消息,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发表演讲称,数字世界的话语权最终是由生态的繁荣决定的。

关键字: 华为 12nm 手机 卫星通信

要点: 有效应对环境变化,经营业绩稳中有升 落实提质增效举措,毛利润率延续升势 战略布局成效显著,战新业务引领增长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高质量发展策略,塑强核心竞争优势...

关键字: 通信 BSP 电信运营商 数字经济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8月2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联合牵头组建的NVI技术创新联盟在BIRTV2024超高清全产业链发展研讨会上宣布正式成立。 活动现场 NVI技术创新联...

关键字: VI 传输协议 音频 BSP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在8月23日举办的2024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合招商会上,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软通动力")与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

关键字: BSP 信息技术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