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至2017年连续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位居全球首位 但为什么充电桩覆盖率和管理就屡次被吐槽?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经达到180万辆,占全球累计销量的52.9%,从2015至2017年连续3年产销量位居全球首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情可谓是一片大好。加上双积分政策落地,汽车行业加剧了重新洗牌,燃油车禁售又近了一步。在政策和企业频频报喜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正视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不足,充电桩覆盖率和管理就屡次被吐槽。下面就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根据国家发改委印发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至2020年)》指出,2015年至2020年,我国共需要新建充电站1.2万座,其中公交车、出租车、专用车的充电站分别为3848、2462和2438个。为此,需要庞大数量的充电桩。根据相关统计,2016-2020年,我国将建成50万座直流充电桩,430万座交流充电桩。那么,企业端做好准备了吗?
从定义上讲,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按照充电方式区分,充电桩主要分为交流充电桩、直流充电桩和交直流一体充电桩;按照安装地点区分,充电桩主要分为公用充电桩、专用充电桩和自用充电桩;按照安装方式区分,充电桩主要分为落地充电桩和挂壁式充电桩。
充电桩产业链可以划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是设备生产商,主要负责生产充电桩的壳体、底座、插座、线缆等部件,还有充电模块和充电机等。主要参与厂商:
国电南瑞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2月28日,是一所科技公司。是由南京南瑞集团公司作为主发起人,以南京南瑞集团公司下属三家分公司的资产经过重组,联合其它七家战略投资者共同发起设立,2003年9月2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简称“国电南瑞”。
国电南瑞主要为客户提供电网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轨道交通及电气保护自动化、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电能量计量计费、配电自动化、农电自动化、火电厂及工业控制自动化等专业解决方案。国电南瑞近日对外表示,公司目前产品所用的芯片既有国产也有进口。国电南瑞目前正在加紧投入IGBT模块、芯片设计研发,相关设计方案基本完成。
动力源动力源是一家致力于电力电子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的高科技上市公司,总部坐落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区。
动力源主要产品包括UPS不间断电源、EPS应急电源、高压变频器、电力操作电源和直流电源产品。
德力西中国德力西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于1984年,是一个集资本营运、品牌营运、产业营运为一体的大型集团,注册资本15亿元。集团公司现有员工2.1万余人,综合实力连续11年荣登中国企业500强,位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前列。德力西电气拥有400多项自主研发专利,已成功打造了一套健康完善的供应链生态圈。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业链最全汇总,900亿元市场蓝海也可能是一地鸡毛?
中游是充电桩运营商,主要负责充电桩和充电站的搭建和运营。这是充电桩产业链比较难进入的一个环节,成本压力很大。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一个普通桩的成本均价在5千-2万人民币,一个快充桩成本普遍在10-15万。打造一个充电站的投资成本为250万元,配电设施成本在160万元左右。从成本构成来看,充电机、充电模块为充电核心设备,占充电设施总成本的45%-55%,是中游厂商成本投入的大头。充电运营商主要有以下几家:
国家电网国家电网公司简称国家电网,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是经过国务院同意进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单位。作为充电桩运营的领导企业,国家电网在去年下半年宣布将进一步加快全国各地充电设施建设,2020年,实现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覆盖全国各地郊区县!城市内基本实现电动汽车郊区县半径不超过5公里,环城区3公里、城区1公里的快速充电。
普天集团普天新能源是中国最先从事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建设、运营的企业,普天新能源依托中国普天和中海油在信息产业、能源领域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底气十足。普天新能源于2010年进入北京市场,负责国家机关电动公务车示范运营工作,先后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28个部委提供充维服务。同时,普天新能源更关注公共领域的充电设施网络建设。
普天从2010年开始做充电桩运营,在2015年已经实现了“公共充电桩超过一万个、入网车辆超过一万辆、充电量超过一亿度”的“三个一”突破,不论是充电量还是功率,普天均已排在全国前列,其充电网络也已经辐射到了20个城市。
星星充电自2014年成立以来,星星充电已投资10亿,在全国25个城市建成3万余个充电桩,其中通过验收并上线运营20000余个,主要集中在京广沪、苏鄂皖。
电桩新能电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名北京电庄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开发和服务、充电设备研发及生产、政府新能源项目整体解决方案、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与销售,储能与能源调度系统开发,能源交易结算等。公司旨在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通能源产业和互联网产业链,推动能源互联网产业的加速升级,促进能源经济结构的转型。
电桩-贵安超级充电站占地2500多平米、总充电容量2500千伏安,配置9台双枪直流充电设备(可同时充18辆车),满足大巴车、商务车、小型乘用车等大、中、小三种新能源车型充电的超级智能充电站在贵安新区建成落地并投入运营,这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超级智能充电站。
特来电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于2014年09月04日成立,采用互联网思维,依靠国际领先的汽车群智能充电技术和系统,创新电动汽车充电商业模式,致力于建设并运营全国最大的汽车充电网。
与同类企业普遍强调“网点多,覆盖全”的优势不同,特来电更注重强调其对充电网络的整体管理技术,称之为“电动汽车群智能充电系统”。特来电在技术层面定位高,立志要打造国际领先的充电技术体系,在众多充电服务商中特色鲜明。
充电桩产业链下游则是一些方案解决商,大部分企业是走轻资产路线的,比如仅提供充电桩位置服务及预约支付功能,或者提供充电桩运营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他们对接运营商和车企,和最上游的设备生产商进行合作,最终让充电桩和车企能够实现对接。主要有以下这些企业:
电享上海电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多项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相关专利技术。公司致力于新能源汽车和充电领域的无线智能硬件与互联网服务,提供完整的端到端移动互联软件与智慧硬件解决方案;同时,通过自主研发的“无线智能控制模组+运营云平台定制建设+定制手机APP”,为充电桩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厂商及运营商提供领先的充电桩核心技术和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理系统。
杭州中恒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一直专注于主营业务,围绕两大业务板块深耕细作,一是电力信息化板块,为电网企业、发电(含新能源)企业、工业企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与运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二是电力电子产品制造板块,为客户提供通信电源系统、高压直流电源系统(HVDC)、电力操作电源系统、新能源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等产品及电源一体化解决方案。
协鑫集成科技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成全球领先的一站式智慧综合能源系统集成商,成为以技术研发为基础、设计优化为依托、系统集成为载体、金融服务支持为纽带,智能运维服务为支撑的一体化“设计+产品+服务”包提供商,构建差异化的领先的商业模式。
厦门科华恒盛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于1988年创立,29年电力电子设备研发制造经验,是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和 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及全国首批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企业,拥有能基、云基、新能源三大业务体系,广泛应用于金融、工业、交通、通信、政府、国防、教育、医疗、电力、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数据中心等行业,服务于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万用户,致力于打造生态型能源互联网。
深圳科士达科技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大陆本土UPS产业领航者、行业领先的数据中心关键基础设施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新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数据中心关键基础设施产品、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产品、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储能产品的研发、制造及一体化解决方案应用,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优质产品及全方位服务。
许继集团许继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直属产业单位,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系统制造商,拥有“国家能源主动配电网技术研发中心”,“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实验室”,已承担完成13项国家级、省级政府科技项目及4 7项国家、行业标准的起草及制订, 获专利证书132项,国际专利1项,并参与了国际标准IEC62840的制定,实现了我国在该领域国际标准零的突破。
截至2015年底,共建设充电桩4.95万个,交流桩4万个,直流桩0.95万个,市场规模为16.86亿元。从2016-2020年,新增直流、交流市场规模约为900亿元,市场规模增加50倍左右。这样的市场红利将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到充电桩建设中来。
但是,这样的商业蓝海更多是指向零部件制造和方案商,对于运营商来说,充电桩的投资回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的前期投入较大,光靠充电的电费很难在短期 内收回成本,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盈利模式不明确。而且,城市土地资源紧张,不论建设公共充电场站,还是改造现有的停车场,都面临停车位紧张,电网改造成本高,小区物业不配合甚 至阻挠等问题。另外,摆在运营商面前一个不得不及时解决的问题就是燃油车占位,现在城市车位不充足,燃油车看到充电桩车位会不自觉地占位,让新能源车主苦不堪言,却也无计可施。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很大程度上影响车主的购买意愿。而解决充电难的问题,还需要政府以及企业共同努力,制定规范的市场制度,提供更好的充电体验,这样才能免除电动汽车发展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