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罗俊杰:机器人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发展领域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近日于北京召开的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罗俊杰表示,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代表,也是“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工信部将从推进产业质量提升,迈向中高端;防止行业无序竞争,规范行业发展;着力培育世界级机器人产业集群,促进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发展;加强与国际的对接,开阔对外开放新格局等四个方面,推动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高端发展和规模应用。
工业机器人代表的不只是一种产业方向,也是国家在高科技领域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象征。如果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有较大的突破,则我国在提升科技领域水平、提升产业水平,尤其是提升经济发展水平都将登上新台阶。
我国今天已成为工业机器人密度全球增速最快的国家。在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最新数据统计中,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位于全球排名第23位,政府也不断通过政策扶持,欲在2020年之前,将我国打造成位列全球自动化程度前十的国家。而从目前来看,尽管工业机器人行业十分热闹,各地也把工业机器人作为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在发展,许多地方还都把工业机器人作为地方产业转型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一些地方更出现了工业机器人企业遍地开花的现象。然而,严格地讲,真正能称得上工业机器人的,寥寥无几。更多情况下,工业机器人就像最早的无人机、芯片一样,只可供参观、观摩,真正用于生产、生活,对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却没有多大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一些地方工业机器人正在步前些年光伏产业的后尘,一大批企业、投资者在低端工业机器人领域恶性竞争。工信部的数据显示,我国涉及机器人生产的企业逾800家,其中超过200家是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大部分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靠“性价比”而非核心技术来打开市场,处于产业链的较低端,且产业集中度低,总体规模较小。
恶性竞争的后果,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影响了真正从事工业机器人领域研究与开发企业的热情,阻碍了工业机器人的有序发展和质量提升,绊住了工业机器人向中高端领域推进的步伐。因为,围绕工业机器人的许多政策,都会被低端制造和恶性竞争所消解,致使在中高端领域研究开发机器人的企业和投资者无法享受政策的扶持与支撑。《2017-2022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态势及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显示,虽然我国机器人行业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势头明显,但近年来毛利率和净利率都有走低之势。毛利率在2010年到2016年之间从40.89%下滑至34.53%,而2017年前三个季度毛利率为31.65%。净利率下降趋势更为明显,2017年前三个季度的净利率仅为12.34%。
基于我国机器人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特别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技术的现实,当下的关键在于,研究开发什么样的工业机器人。国外的工业机器人研究已走向了中高端,比我们绝大多数工业机器人企业推出的工业机器人高端得多。我们如果不把研发起点放高一点,站在高科技的高度去研究开发工业机器人,那么我国在工业机器人高端市场就无法获得突破。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必须走出一条在高科技领域打一场胜仗的新路。这也意味着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研究与开发,从现在起就应自设高门槛、自立高标准,在政策、资源、资金等方面,围绕工业机器人向中高端推进而制定。也只有自己把自己逼向墙角,才能研究开发出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产品,以避免重蹈当年光伏产业的覆辙。
简言之,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不能先睹为快,而要高端领先;不能只看产品,而要看技术;不能只看产量有多少,而要看质量有多高。宁可发展步伐慢点,也要技术水平高点,宁可少些产量,也要多些技术水准。
热切期盼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能在工业机器人产业政策的制定、产业规划的布局、扶持政策的出台等方面,改变思路、转换观念,意识超前一些,思维领先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