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采行AI工具应审慎为上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据报导,人工智能(AI)对于精准医疗发展大有帮助,但美国医疗信息暨管理系统协会(HIMSS)精准高峰会的专家建议,采AI技术时仍须谨慎为上。
Ochsner Health System临床转型长Richard Milani从人口健康的观点出发,特别提到糖尿病所引发的视网膜病变,若放任不管恐影响为数众多的糖尿病患者,治疗关键在于接受筛检,但大多数病患都因为怕麻烦,懒得跟医师预约筛检。
IDx-DR软件近日刚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以算法分析视网膜的扫描影像,就算没有眼科专家在旁,也可以迅速做出诊断。FDA正积极研拟新的规范架构,促进AI技术发展,并且协助采用AI技术。
不过Milani认为,对于AI仍要有适度的怀疑,例如有些供应商宣称自家产品的诊断能力佳,却提不出有效研究证据,AI工具不宜贸然采用,仍需要一定程度的科学严谨。即使AI技术在临床试验符合预期效果,医院采用时仍不可照单全收。
汤玛斯杰佛逊大学(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放射肿瘤系主任Adam Dicker质疑,医学院学生究竟要具备多少资料科学的知识,才能够跟资料科学家沟通,毕竟这涉及大量的统计学,再者也要搞清楚AI技术的潜力和局限。
Philips Healthcare肿瘤信息学和基因体学技术长Nevenka Dimitrova也认为,医院和医疗体制必须建立一套标准,来规范如何应用AI精准医疗计画的资料,「认知过载」(CogniTIve overload)是很严重的问题。
Philips Healthcare花很多时间思考基因体资料的用途,毕竟各种资料用途经常各自为政,应用程序(App)之间缺乏沟通管道,或者搞混不同应用程序的资料,虽然AI算法和资料分析前景可期,但本质上仍属于工程和科学,首要之务还是先确定资料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