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的经济红利!15个新行业,百页报告看懂新时代数字经济【附下载】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本文来源:智东西
2020.4.3 发改委、 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推进“ 上云用数赋智” 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 推动大力发展共享经济、 数字贸易、 零工经济, 支持新零售、 在线消费、 无接触配送、 互联网医疗、 线上教育、一站式出行、 共享员工、 远程办公、 “ 宅经济” 等新业态, 疏通政策障碍和难点堵点。
新业态、 新模式是根植数字经济发展土壤, 以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为牵引,以数据要素价值转化为核心, 以多元化、 多样化、 个性化为方向, 经产业要素重构融合衍生而形成的商业新形态、 业务新环节、 产业新组织、 价值新链条,是关系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因子, 具有强大的成长潜力。
本期的智能内参,我们推荐赛迪智库的研究报告《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研究报告 》,揭秘疫情后的新时代数字经济的发展。如果想收藏本文的报告,可以在本公众号回复关键词“研究报告”获取。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
总体来看,现阶段数字经济有如下四个发展机理:
1、 疫情倒逼:新冠疫情防控触发数字化生存机制 ;围绕“ 无接触” 、 “ 宅生活” 、 “ 云消费” 等数字化生存需求的新业态新模式被大量激发。
2、 本质追求:无止境追求价值引领企业变革创新 ;企业主动寻求数字化手段来突破发展困境 。
3、 技术驱动:数字技术赋能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数字技术提供了数据融通、 资源流动、 价值共享的技术底座 。
4、 需求升级:消费者主权意识升级激发长尾效应 ;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要求更加重视产品本身的价值 。
除了发展机理,还有如下四个发展特征:
从发展理念看, 绿色共享主线贯穿 ;
从参与主体看, 跨界融合主体多样 ;
从要素投入看, 数据驱动创新发展 ;
从价值实现看, 价值溢出效应突显 ;
具体来说,数字经济有四个表现形式,分别是线上新模式 、 产业数字化转型 、 就业新形态 、 创新生产要素供给 。
▲时代特征,活力象限
▲线上新模式
▲ 产业数字化转型
▲ 就业新形态
▲创新生产要素供给
现阶段,数字经济有如下的发展态势:
首先,移动化、 平台化、 智能化基础支撑架构不断夯实 ;以移动智能终端为载体、 云计算平台为支撑、 智能服务为内容、 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架构加速形成。多领域企业通过嫁接软硬优势资源, 开展各类端到端服务的有益探索。
其次, “ 产品+内容+场景” 深度融合新形态日益丰富 。成功的互联网产品一定要有好的内容来填充, 通过生产和重组内容提升产品的活跃度, 扩大网民对品牌的认知度。
再次,以数转型、 用数管理、 因数发展成为价值创造主攻方向 。企业开始探索由数据驱动的服务模式转型、 组织管理变革以及发展战略 制定等新模式。
最后,多方参与、 资源共享、 价值共创新生态加速形成 。
但是,面临的问题也不少。首先, 底子薄, 技术应用能力不足 ;供给方的技术能力储备不足。大规模、 高密度的线上方式, 带来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
然后是内容服务上的体验差。内容单一、 稳定性差、 交互性弱、 信任感尚未建立。供应链韧性不佳、 服务配套弱。是盈利模式不明晰, 疫情后留客成问题。
乱象多, 新兴领域监管不足 。新兴领域是创新、 资本、 人才最为集聚活跃的地方, 也往往是现行法规制度未能有效覆盖的“ 法外之地” , 制度滞后于市场发展的空白期就是行业乱象爆发的高峰期。
数字经济代表行业
在线教育指e-Learning, 或称远程教育、 在线学习, 现行概念中一般指一种基于网络的学习行为。在线教育特点 :1、可针对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课程定制 ;2、 可打破时空约束,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 ;3、 可实现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在线教育特点 。
▲在线教育政策
在线教育的发展现状:
1、 产 业 发 展 疫 情 期 间 再 度 转 暖;据预测 ,2 0 2 0 年国内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达到4 . 23亿人 ,市场规模将达到4538亿元 。
2、 互联网企业积极布局在线教育 ;阿里成立淘宝教育事业部;腾讯开通腾讯课堂,在架课程超10万门;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推出“学浪计划”,扶持平台教育创作者。
3、 在线教育市场领域更加细分;包括学科辅导 、 职业教育等内容服务型教育领域 ;B2C 、 B2B等平台服务型教育领域 ;小猿搜题 、百词斩等工具服务型领域 。
▲“AI+教育”市场规模(亿)
▲2019在线教育细分市场规模比例
发展趋势:
1、 产品逐步智能化 、 专业化 。随着线上教育进入常态化应用 , 未来的在线教育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 ,帮助学生了解薄弱点 , 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 , 通过大数据学习分析 , 推送适合学生的课程。
2、 市场向三四线城市下沉。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伴随网络技术和设备的普及 , 三四线城市可以享受到一线城市名校老师的在线课程 。通过在线教育的普及 , 教育资源将逐步均衡 化 。
3、 教育过程逐步个性化 ,课程类型更加丰富 。 更多的实验性教学课程在线教学模式将被积极探索 。师生的教与学方式变革创新 , 对学习平台 、 资源和工具的需求将不断提高 。
▲在线教育
案例:科大讯飞智慧课堂 。科大讯飞基于AI技术研发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慧课堂4.0, 运用人工智能、 大数据、 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智能、 高效的课堂。疫情期间科大讯飞“ 停课不停学” 解决方案已在21个省6500余所中小学应用, 服务师生超过1500万人。
▲科大讯飞智慧课堂
在线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 其内容主要包括医疗信息查询、 在线疾病咨询、 远程会诊以及远程治疗等多种形式的在线健康服务 。
▲ 在线医疗政策
发展现状 :
1、 在线医疗的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远程会诊、 掌上医生、 网上挂号、 电子处方、 电子病历等在线医疗的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2、 新冠疫情突发促使服务规模激增 。疫情期间, 平安好医生平台新注册用户增长了10倍;阿里健康平台日访问量提升了5倍, 医药电商增长了75%;百度“ 问医生” 页面访问量逼近2亿。
▲2011-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变化情况
▲发展趋势
▲存在的问题
案例:丁香医生 。新媒介生态下的的医疗健康平台, 面向公众用户的药品信息查询和日常安全用药辅助工具,核心服务是医生咨询, 用户可达1500 万。疫情期间, 丁香医生从国家卫健委、 各省市区卫健委、各省市区政府获取公开数据 , 以网页形式生成“ 疫情地图” , 将疫情实况准确传递给用户。
远程办公是指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 实现非本地办公:在家办公、 异地办公、 移动办公等远程办公模式,通常由第三方远程控制软件来实现。
远程办公是传统固定时间、 固定场所的线下集中办公模式的有利补充,包括异地办公、 移动办公、 在家办公、 全球办公等多种办公样态。
远程办公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办公新模式, 其背后不仅蕴含新办公理念, 更是代表办公系统向云化、 智能化变革的办公新态势、 新阶段,是云办公、 移动智能办公发展过程的初始阶段。
远程办公能够帮助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效率、 降低组织运营成本。
▲远程办公软件列表
发展现状 :
1、 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2018年:市场规模规模达117.3亿元, 增速达95.50%2019年:国内市场规模达229.4亿元, 增速达95.57%2020年:疫情防控大背景下,远程办公软件市场呈爆发式增长,有望达到448.5亿元 ;
2、 刚需市场不断扩大。武汉:55%的软件企业员工通过远程办公方式实现了在线复岗;华为WeLink:节后平台每日新增企业用户数在1.5万家以上, 承接的会议场次高达12万次,
日均增加50%。
3、多元化资源持续集发展趋势 :
1、 产品和服务呈现出“ 前融合、 后耦合” 发展特征 ;
2、 市场竞争向“ 竞争+合作” 方向不断演进发展格局 。
存在问题 :
1、 产品稳定性和实用性面临挑战 ;
2、 数据安全问题突出 ;
案例:远程会议软件腾讯会议 。在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期间, 面对企业和机构日益增长的云上办公需求, 其高清流畅、 便捷易用、安全可靠的多人云会议等功能实现了企业和机构的远程办公、 高效协作。
▲腾讯会议
数字化治理指依托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术和应用, 创新社会治理方法手段, 优化社会治理模式, 推进社会治理的科学化、 精细化、 高效化, 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
疫情背景下,数字化助力疫情应对,相关问题催生数字化治理改革动力,倒逼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模式的创新。政府与市场合作运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辅助抗击疫情, 提速社会治理和资源调配的反馈效率。
各地政务服务部门依托“ 数字政府” 建设, 发挥数据资源的核心作用, 积极推进“ 互联网+政务” 服务,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发展趋势:
1、 “ 数字政府” 建设加速落地 。战“ 疫” 经历给公共治理深化了“ 数字化思维” 的经验和挑战 。
2、 数据融通共享步伐加快 。“ 一网通办” “ 一码通行” 或将成为社会治理的“ 新标配” 。
3、 政企合作挖掘社会治理新潜能 。未来互联网平台企业与政府部门、 社会组织多方面合作是大势所趋 。
4、 智慧城市发展“ 去虚向实” 。智慧城市建设有望进入面向具体应用场景定制解决方案的阶段 。
存在问题:
1、 将数字技术应用到社会治理的普惠性尚面临数字鸿沟;
2、 疫情初期暴露出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统筹协调手段有待优化提效;
3、 数据孤岛、 隐私保护、 数据安全等数据共享 “ 顽疾” 依旧严重。
案例:杭州“ 城市大脑” 。“ 城市大脑” 已实现从“ 治堵” 向“ 治城” 实质性跨越,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更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字平台作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 通过整合数据、 算法、 算力, 实现居中撮合、 链接多个群体以促进其互动的服务中枢, 可以为人类的生产、 生活提供生产、 分配、 交换、 消费、 服务等相关信息的收集、 处理、 传输以及交流展示等数字交易服务和技术创新服务, 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
▲数字平台
发展现状:
1、 交易结算、 物流配送类平台规模最大 ;
2、信息撮合类平台起步最早,融资服务类平台伴随着传统产业发展不断焕发升级;
3、 技术赋能平台起步较晚, 但对于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 ;
发展趋势:
1、 产业规模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预测 ,到2030年数字平台及相关产业将为中国经济带来累计3万亿美元的GDP;
2、 技术创新 :数字平台作为物理世界与数字孪生世界的桥梁,将加速数字技术在产业领域的融合应用 ;
3、 应用推广 :数字平台将聚焦行业痛点问题将技术突破 、 模式创新与产业实际需求相结合 , 面向特定场景 、具有更大价值的行业解决方案将会涌现 ;
4、 区域发展 :北京 、杭州 、深圳等地方数字平台建设依然领先全国, 将会带动环 渤 海 、长三角 、珠三角等地产业整体提升 。
存在问题:
1、 平台治理与监管有待加强
2、 平台盈利模式有待深入探索
3、 平台安全隐患有待解决
4、 平台应用有待丰富和深化
案例:阿里云平台 。阿里云平台是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阿里巴巴) 基于自身大规模公共云计算平台搭建的大型平台, 平台整合了ET工业大脑、 AliOS Things物联操作系统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能力, 构建了“ 1+N” 的服务体系, 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全方位服务。
企业数字化转型指企业运用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 全方位重塑战略思维、 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和商业模式, 构建以数据为核心驱动要素的价值创造体系, 实现与客户、 员工、 供应商、 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者紧密关联、 价值共创的过程, 从而确保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增长。
▲数字化转型
▲ 企业借助数字化转型追求价值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按下数字化转型“ 快进键” , 数字化转型角色从“ 赋能企业成长” 向“ 关乎企业生存” 转变,为摆脱发展困境, 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 特别是中小企业转型意愿显著增强、 转型步伐明显加快。
▲数字化转型需求大量释放
▲数字化转型瓶颈日益凸显
发展趋势:
1、 从要素赋能看, 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从“ 技术驱动” 向“ 数据驱动” 加速转移 ;
2、 从平台赋能看, 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更趋向于从外部产业链融入向内部改造逆向升级 ;
3、 从业务赋能看, 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业务重心从“ 提质增效” 向“ 开放共享” 转移 ;
数字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 要更多依靠政产学研用金各方努力, 通过数字化转型生态体系建设, 共同为企业赋能。
▲数字化转型生态体系
案例:新希望集团数字化转型
虚拟产业集群( 园区) 通过企业虚拟化和网络虚拟平台的搭建, 推动不局限于统一地理区域的、 具有产业链和价值链内在联系的企业和机构、 基于一定契约和规则实现虚拟空间的集聚, 实现线下“ 实体” 与线上“ 虚拟” 有机结合、 充分竞争、 共同发展的虚拟集合体。
▲ 虚拟产业集群的发展
虚拟产业集群( 园区) 通过网络虚拟载体和平台的搭建, 促进集群成员基于一定的契约和规则实现虚拟空间的集聚, 最终将集群打造成为一个线下“ 实体” 与线上“ 虚拟” 的有机结合体。
发展趋势:
1、 发展方式从“ 虚拟为主” 向“ 虚实融合” 转变线下实体集群( 园区) 加快构建数字化平台, 摆脱产业链所有环节空间集聚约束, 汲取更广范围的优势产业资源集聚 ;
2、 发展重心从“ 集约服务” 向“ 协同创新” 升级在产业链、 创新链和价值链方面形成高度专业化分工,实现从单一的创新创业集约化服务增值向跨主体、跨区域、 协同化创新生态转变;
3、 运营模式从“ 政府主导” 向“ 企业主导” 延伸以阿里“ 淘工厂” 为代表的虚拟产业集群加快成长,更加注重企业能力的集成整合、 在线分享和优化配置。
发展问题:
1、 集群治理手段尚不成熟内生协调机制较为松散 ;
2、 集群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创新链、 服务链与产业链之间并未形成有机衔接;
3、 集群融合运营能力有待加强“ 虚” 、 “ 实” 集群尚未形成有效互动集群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创新链、 服务链与产业链之间并未形成有机衔接 。
案例:“ 淘工厂” 集群生态 。
无人经济是通过综合运用物联网、 互联网、 5G、 人工智能、 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 新基建” ,为人类的生产、 生活提供新的生产、 分配、 交换、 消费、 服务模式的新经济业态。
无人经济改变了传统经济对人力的高度依赖, 以技术要素和资本要素投入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和交易成本, 提高了资本劳动比,是促进生产率提升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是数字经济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无人经济发展大致经历的3个阶段 :
1、 自动售货机阶段(前无人经济时代) ;
2、 移动支付售货机阶段(网络无人经济时代) ;
3、 自动支付便利服务阶段(新无人经济时代) 。
发展现状:
1、 进入新无人经济阶段内涵持续丰富 ;
2、 市场需求旺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
3、投融资不断趋热成为资本关注焦点
发展趋势:
1、 从发展方向看, 众多新模式、 新业态迎来快速发展期 ;
2、 从参与主体主体, 规模进一步扩大 ;
3、 从区域布局看, 逐步从一二线向三四线拓展 ;
存在问题:
1、 技术有待优化 ;
2、 使用群体受限 , 老年人&文化层次较低的消费人群 短时间内无法融入到“ 无人经济” 中 ;
3、 盈利问题突出 ;
4、 就业问题;
5、 市场监管机制不完善 。
案例:通威太阳能“ 超级工厂” 。
新个体经济是基于平台型企业衍生出“ 平台+个人” 的就业模式, 实现自我就业, 将传统销售、 服务行为爆炸式的放大, 形成独特的新个体经济业态。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存在问题 :
1、“ 去劳动关系化” 导致个体就业安全性弱化 ;
2、 缺乏相应统计检测体系, 政府难以掌握整体情况 。
案例:阿里巴巴 。阿里所构建新实体经济生态圈内包含商家、 第三方服务商、 物流合作伙伴等, 全面涵盖了上下游制造业、批发业、 金融、 服务商等行业, 成为新个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微经济是个人劳动者在本职工作之外, 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互联网平台创新活动并按照贡献获得收益的过程, 其特点是依然具备“ 在岗” 特征、 拥有固定劳动关系、 利用业务时间进行的非专职化、 固定化“ 打零工” 形态。
▲中国职场人副业和兼职比例高居全球第二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许多个人乃至中小微企业, 依托社交平台、 自媒体平台、 创客平台等渠道分享知识、 兼职创业, 激发了以微商、 微视频、 微旅游、 微健身、 微应用、 微创新等为代表的“ 微经济” 发展活力, 逐步成为数字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新生力量。
▲微经济蓬勃发展
▲副业创新人群特征突出
发展趋势 :
1、 副业创新带动组织方式和就业模式转变 。企业向新型创业平台转变, 面向社会开放研发、 生产、 市场等资源 。组织架构扁平化、 自组织、 创客化 ,员工成为企业创业平台上的“ 创客” ,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雇佣关系从“ 企业-员工” 形态向“ 企业-平台-个人” 转变 。
2、 微经济” 平台引领构建新商业生态 。新商业形态:大众广泛参与、 碎片资源共享、 生产消费一体化 ;热点领域:金融理财、 成长教育、 医疗健康、 文化艺术、 生活服务、 媒体传播、 商贸 ;微服务:个人供给能力、 消费能力、 创新能力被唤醒, 深度挖掘个性化、 高端化、 精准化服务需求 。
3、 利益分享机制成为激励创新的重要保障 。基于区块链的透明核算机制 , 精确记录并核算每一个参与者对平台成长的贡献值, 以参与者给平台带来的流量和价值,作为衡量贡献的标准, 并为这些贡献者提供以货币和股权等多种形式回报 。
发展问题:
1、 商业形态和盈利模式尚未形成 ;
2、 就业方式尚未形成制度保障 ;
3、 平台治理和监管有待加强 。
灵活用工是企业突破困境的新选择。疫情期间企业产生诸多短期、 临时、 批量的灵活用工需求, 传统的员工直雇模式会产生大量的人力成本;与此同时, 大量求职者隔离在家, 劳动力空置严重。
▲新时代灵活用工业务模式
发展现状:从国际环境上看, 发达国家的灵活用工渗透率更高 ;
从用工特点来看, 灵活用工在不同行业、岗位应用情况不一 ;
发展趋势:灵活用工需求旺盛催生出一批专业人力服务商 ;
灵活用工的职业圈层呈两极化发展 ;
新兴领域将成为灵活用工大规模应用的“ 试炼场” ;
存在问题:
灵活用工理念普及推广不够深入 ;灵活用工配套法规制度不够完善 。案例:科锐国际 。北京科锐国际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技术驱动的整体人才解决方案服务商, 通过岗位外包、 服务流程外包, 支持客户提升组织灵活性、 降低风险。
共享生活是指将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的资源、 产品、 服务、 场景、 体验等通过平台方或企业方进行资源整合, 为供需对接提供渠道、 技术手段, 进而面向社会提供有偿或免费的泛共享服务的新业态、 新模式。
▲共享生活
发展现状 :
1、 生活领域市场规模庞大, 细分门类众多。2019年, 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约为3.28万亿元, 其中生活服务的交易规模为1.73万亿元, 占总规模的52.7%。
2、 疫情导致交通、 餐饮、 旅游市场受挫严重 。出行人次较疫情前下降约90%, 36个城市全面暂停网约车, 304个城市餐饮暂停线下经营, 58同城家政签单延迟取消超5千单 ;
3、 宅经济带动配送物流新业态 。无人配送解决了疫情期间物流配送“ 最后一公里” ;在线问诊新注册用户和问诊量达到疫情前的10倍;在线教育平台猿辅导、 作业帮等日活跃用户突破千万 。
发展趋势:
1、 疫情促使共享生活市场进一步扩大 。共享生活服务更加便捷丰富, 疫情后将向旅游、 住宿、 交通等领域辐射 。
2、 用户对共享生活的依赖度进一步提高 。充分体验线上服务的便利, 逐渐接受其在成本、 效率方面的优势, 线上消费习惯逐步养成和固化 。
3、 疫情促使共享生活产业链进一步优化。供需矛盾迫使共享生活产业链资源更加高效、 精准地配置 。
发展问题:
1、 产品服务差强人意 。基础差:供应链、 管理能力;应急差:人员不足、 配送不及时 。
2、 个人信息安全难以保障 。企业过度获取信息, 精准获客;用户电话短信广告推送骚扰不断 。
3、 从业人员社保有待提升 。无保障:工作场所流动性大、 工作时间弹性大、 用工关系零散化 。
案例:疫情期间无人配送 。
共享生产动力又称共享生产能力, 是指将企业闲置的生产能力整合, 通过互联网平台与生产能力需求方实现对接和共享的新型生产模式, 在促进经济创新增长、 优化供需结构、 激发创新活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共享生产动力
发展现状:
1、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
企业不断加快布局 ;
共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
发展趋势:
1、 基础支撑视角:共享平台仍是生产动力共享的基础;
2、行业领域视角:医疗用品领域的生产动力共享有望成为共享生产动力的新生力量;
3、共享模式视角:服务型生产动力共享将成为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 。
存在问题:
1、 对生产动力共享的内涵与意义认识不足 ;
2、 生产动力共享的商业模式有待培育和创新 ;
3、 企业数字化程度对生产动力共享支撑力度不足。
案例:沈阳机床的i5智能机床 。沈阳机床集团作为国内机床行业的翘楚, 多年来致力于构建分布式布局、 分级式结构、 分享式经济的智能制造新模式, 立足自主开发i5智能系统推出i5智能共享机床, 是全球首个智能、互联数控系统, 在全国范围内的投放极大促进产能共享。
生产资料共享是把劳动者进行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 工具整合起来为全社会所用的一种新模式, 即用“ 别人家” 的生产资料搞“ 自家” 的生产, 主要包括土地、 厂房、 机器设备、 工具、 原料等。通过“ 生产资料共享, 按使用收费” 这一所有权创新, 有效协调了公共利益与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
发展现状:
1、 共享形式:专业租赁成为新趋势 ;
2、 共享内容:“ 设备+服务” 成为新方向 ;
3、 共享机制:数据要素成为新引擎 。
发展趋势 :
1、 可共享形势更加多样 , 不断向数字化、 平台化、 无人化的方向发展, 进一步降低获取和使用资源成本;
2、 可共享内容更加丰富 , 数据将成为共享的重要组成, 发挥其“ 越开放成本越低、 越共享价值越大” 的特性。
3、 可共享深度不断加深, 探索建立内生动力机制,进一步共享国有企业的生产资料,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存在问题:
1、 权证缺失旧疾当愈 , 权证缺失, 对外租借事项缺乏审批、 评估、 可行性论证。
2、 改革动力亟待激活 , 共享不透明, 共享意愿低、 难度大, 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
3、 共享技术面临考验 , 领域跨度大、 融合也太多, 监管难落实;重指标, 轻效益 。
4、 监管机制有待完善 , 过度依赖实体生产资料, 平台亟需自身建设 。
案例:氪空间 。
数据开放共享在疫情防控期间运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 云计算等数字科技手段, 在疫情监测分析、 防控救治、 民生保障、 复工复产等多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
1、 数字基础设施加速成为社会基础设施的核心内容,政府数据的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有赖于“ 新基建” 带来的新动能 ;
2、 重点领域加快推动公共信息资源开放, 促进数据应用,未来数据资源在教育、 交通、 环境、 医疗、 商业等重点领域的开放共享和融合应用将进一步加强 ;
3、 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 疫情的初期应对及后续的复工复产过程中,政府数据的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体现了其价值与必要性 ;
4、 区块链技术助力打破数据汇聚共享的症结 , 区块链技术机制支持在缺乏或没有信任的环境中构建和增加信任 ;
发展问题:
1、 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缺乏常态机制 ;
2、 政府数据共享和社会治理缺乏融合 ;
3、 数据开放共享的应用场景有赖统筹 。
案例:“ 健康码” 互认共享 。“ 健康码” 作为数字防疫的通行证和新手段, 在国家层面实现“ 健康码” 数据整合, 推动防疫信息共享, 有助于支持人员跨地区流动和企业复工复产。
今日份需求已上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21ic获得授权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