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消费电子 > 触控感测
[导读]       近年来,人工智能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想象空间,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声纹识别、虹膜识别、静脉识别等算法的成熟,带动了生物识别技术的市场规模日益壮大,并受到众

      近年来,人工智能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想象空间,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声纹识别、虹膜识别、静脉识别等算法的成熟,带动了生物识别技术的市场规模日益壮大,并受到众多资本的青睐。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生物识别技术行业的市场规模在150亿美元左右,到2021年这一数值将增加至305亿元。

  近日,在生物识别技术行业耕耘了20年的眼神科技创始人、CEO周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时表示:“所谓AI+都还只是在路上,每一个成功的生物识别技术从算法到落地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单一的生物识别技术都是有缺陷的。”

 

  以AI强化生物识别准确度

  NBD:生物识别技术从算法到落地,需要经历哪些阶段?

  周军:生物识别技术其实是人工智能的一个细分领域,也就是机器视觉,两者相当于“树根”与“树杈”的关系。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主要是体现在深度学习领域的突破。

  2012年以前,人工智能更多的是一项科学研究,生物识别技术因为服务器运算能力和深度学习技术尚未突破,其算法在全球范围内效果并不好。直到GPU被用于大幅度提升深度学习的速度之后,生物识别技术算法的准确率也得到了迅速提高。

  根据眼神科技过往经验,一项新技术从研发到落地至少需要5年时间。从2012到2017年刚好5年,所以,2018年应该是整个人工智能行业关注落地的开始。

  到现在,AI更可以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我个人认为,所谓的“AI+”是指某些在路上探索、没有落地、没有形成盈利模式闭环的项目,在没有解决问题之前,叫人工智能,解决了问题之后,是什么就叫什么。现在说的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技术等都是经历过深度学习后的一个结果。

  也就是说,生物识别技术已经从概念包装、探索商业模式来到行业落地的阶段,无论是传统行业的引领者还是新兴的人工智能企业归根结底让AI商业化的第一步是找准自己的赛道,认清在赛道中所处的位置。比如在生物识别产业核心的技术可以撬动10倍、20倍的市场规模,如果在利用传统行业领先的客户资源扩大合作,整合以后可以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NBD:进入智能时代,生物识别技术对B端和C端市场将带来怎样的改变?

  周军:目前,生物识别技术在C端市场还不够明朗,作为技术公司,我们更倾向于为企业提供智能服务,以技术输出的方式将赋能产品延伸到消费生活中,比如智能家居。

  生物识别技术落在应用层,在不断突破场景局限的同时,也将各产业推向了建设的高峰。有痛点也必然有甜点。比如在安防领域,利用天网抓捕罪犯可以大大节省警察的出勤人力;在金融领域,利用生物识别技术可以提高身份认证的准确率;在信息通讯领域,利用指纹进行手机解码已经成为常态;在医疗领域,有效控制医院管理中的漏洞,提高医院工作的透明度。

  AI商业化难在项目落地

  NBD:目前从应用来看,指纹识别占比50%,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技术也开始增长迅速,技术成熟之后是否还存在一些障碍?

  周军:AI商业化我认为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识你”,多模态融合识别技术和统一的标准是关键;第二阶段是“懂你”,基于多场景布局和大数据产品构造全产业链完成用户画像;第三阶段是“AI你”,统一的平台和大数据尤为重要,到最后必然是数据和算力的比拼。

  在生物识别这条赛道上,有两个重要的核心竞争力:第一个是核心算法,第二个是落地能力。

  在海外,指纹、虹膜、人脸识别是关注度最高的三个技术,在应用商业化的程度上也是依次由高到低排序。如今在国内,指纹识别与人脸识别在信息技术、信息安全、金融交易、社会安全等领域的发展渐入佳境,但是虹膜识别技术在落地时没有那么顺利。

  虹膜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保持不变,决定了身份识别的唯一性。从技术上说,虹膜识别技术优势明显,解决了指纹易被复制和人脸易被改变的问题,但目前还处于一个“叫好不叫座”的阶段,行业还需要时间等待。

  随着获取人眼中虹膜的技术得到解决,虹膜识别还面临着应用基础资源与环境不足的问题,市场还没有针对虹膜识别专门的传感器,很多是借助某些工业领域,舶来为虹膜识别所用,没有为虹膜识别专门打造的产品。

  除此以外,眼睛对人来讲是一个相对隐私性比较强的事物,只有当人们在心理上完全接受这项技术拥有了安全感,虹膜识别才能在国内迎来爆发式地增长。

  到目前为止虹膜识别技术的成熟已经完全可以接近应用,从硬件上已经完成了在20~50厘米、35~60厘米和45~90厘米不同场景距离下获取虹膜的设备,但这套技术的推广需要风口,因此,我国虹膜识别市场的渗透空间还很大,未来增长潜力有望持续释放。

  多模态生物识别是趋势

  NBD:在生物识别的分领域目前已有多个AI独角兽企业开始崭露头角,您认为未来生物识别技术将形成怎样的行业趋势?

  周军:凭着安全、可靠、便捷等优势,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逐渐融入人们生活,近几年中国生物特征识别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一些生物识别技术目前在部分场景甚至可达到99%以上的识别率。但从各主要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的发展现状来看,单一的生物识别技术各有优缺点,在应用上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实际上,很多生物识别技术都是一种基础型的算法,并不具备行业纵深能力。它们需要依靠在产品上实现多种应用,才能将技术变现。而各家生物识别技术之间差距其实都不足以互相碾压,最终比拼的仍是市场和渠道,以及切入场景后的用户体验。

  在这一层面,尤其是安全问题会将会成为一个阻碍生物识别落地的关键问题,未来生物识别将会取代密码,但一旦丢失就将面临被他人截取、仿造等涉及隐私保护的重要课题。

  另外,单一的生物识别技术都是有缺陷的。首先,一种技术要公平,不能形成某种歧视,比如因为长期劳作,指纹已经变得模糊甚至没有指纹;其次是技术的安全问题,比如人脸识别的准确性要低于指纹与虹膜,且可以通过3D合成照片进行伪造。所以,从整个生物识别技术行业来看,生物识别技术在应用时需要互补,我认为,组合在一起,多模态才能解决身份识别问题。

  例如,可以把人脸决策权重和指纹决策权重结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准确率,又能扩大应用场景。所以,在当前,多模态是生物识别必然的趋势。在一些安全等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当中,往往会采用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生物识别技术进行验证,取长补短融合发展。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9月2日消息,不造车的华为或将催生出更大的独角兽公司,随着阿维塔和赛力斯的入局,华为引望愈发显得引人瞩目。

关键字: 阿维塔 塞力斯 华为

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2024年8月30日 /美通社/ -- 数字化转型技术解决方案公司Trianz今天宣布,该公司与Amazon Web Services (AWS)签订了...

关键字: AWS AN BSP 数字化

伦敦2024年8月29日 /美通社/ -- 英国汽车技术公司SODA.Auto推出其旗舰产品SODA V,这是全球首款涵盖汽车工程师从创意到认证的所有需求的工具,可用于创建软件定义汽车。 SODA V工具的开发耗时1.5...

关键字: 汽车 人工智能 智能驱动 BSP

北京2024年8月28日 /美通社/ -- 越来越多用户希望企业业务能7×24不间断运行,同时企业却面临越来越多业务中断的风险,如企业系统复杂性的增加,频繁的功能更新和发布等。如何确保业务连续性,提升韧性,成...

关键字: 亚马逊 解密 控制平面 BSP

8月30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腾讯和网易近期正在缩减他们对日本游戏市场的投资。

关键字: 腾讯 编码器 CPU

8月28日消息,今天上午,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在贵阳举行,华为董事、质量流程IT总裁陶景文发表了演讲。

关键字: 华为 12nm EDA 半导体

8月28日消息,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发表演讲称,数字世界的话语权最终是由生态的繁荣决定的。

关键字: 华为 12nm 手机 卫星通信

要点: 有效应对环境变化,经营业绩稳中有升 落实提质增效举措,毛利润率延续升势 战略布局成效显著,战新业务引领增长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高质量发展策略,塑强核心竞争优势...

关键字: 通信 BSP 电信运营商 数字经济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8月2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联合牵头组建的NVI技术创新联盟在BIRTV2024超高清全产业链发展研讨会上宣布正式成立。 活动现场 NVI技术创新联...

关键字: VI 传输协议 音频 BSP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在8月23日举办的2024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合招商会上,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软通动力")与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

关键字: BSP 信息技术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