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到各地政策_人工智能现在到底有多火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这个时代什么技术关键词最火?人工智能(AI)可谓当仁不让。上到国家政策,下到茶余饭后,人工智能就这么来了。
今年7月14日在四川召开的“青城山中国IC生态高峰论坛”上,清华大学魏少军教授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关于人工智能芯片的发展现状和方向。他在会上说到:人工智能的初创企业在大大增加;人工智能企业的融资额到2015年达到5个亿美元;2016年,人工智能企业并购的数量达到了85家。
根据IDC预测,认知系统(CogniTIve Systems)和AI市场(包括硬件和服务)的行业规模将从2016年的80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470亿美元,达到55%的复合年增长率。其中,IDC表示,软件应用将占据180亿美元,软件平台为50亿美元,而硬件和服务将占据240亿美元。
全球最大的咨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在今年年中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认为,AI市场将成指数级增长,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40000亿美元。
人工智能这块肉真是肥到家了,可谓是遍地是黄金,然而人工智能这个概念似乎是通过围棋走到大部分的人们视野里的,李世石1:2被AlphaGo击败,柯洁0:3被秒杀。其实早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来自不同领域(数学,心理学,工程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一批科学家开始探讨制造人工大脑的可能性。1956年,人工智能被确立为一门学科。
1956年达特矛斯会议的组织者是Marvin Minsky,约翰•麦卡锡和另两位资深科学家Claude Shannon以及Nathan Rochester。会议提出的断言之一是“学习或者智能的任何其他特性的每一个方面都应能被精确地加以描述,使得机器可以对其进行模拟。”1956年达特矛斯会议上AI的名称和任务得以确定,同时出现了最初的成就和最早的一批研究者,因此这一事件被广泛承认为AI诞生的标志。
不过人工智能并未从出生一直火到现在,虽说从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涌现了大批成功的AI程序和新的研究方向。但到了70年代,AI开始遭遇批评,随之而来的还有资金上的困难。AI研究者们对其课题的难度未能作出正确判断:此前的过于乐观使人们期望过高,当承诺无法兑现时,对AI的资助就缩减或取消了。随后AI在80年代繁荣一段时期又陷入低谷。
在《乌镇指数: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6)》中的一张图可以反应这种趋势,如下:
不管怎么说,人工智能市场正在快速发展。除了引发的讨论和媒体的高度关注,以及不断涌现的创业公司和试图收购这些创业公司的互联网巨头之外,这一领域吸引的投资和企业使用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