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衰区块链 区块链价值被哄抬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对于现在金融领域大火的区块链第一批互联网人并不看好,他们认为现在的区块链,就是曾经的互联网,区块链价值被哄抬,编造了一个美到极致的梦,泡沫一定会破灭,多数项目根本无法落地。
众所周知,区块链从业者之间,存在着一条“鄙视链”。
链圈理科男们看不惯疯狂的币圈投机者,就是担心高泡沫以及混乱的数字货币市场,会把区块链技术一块儿给“炒糊”。
然而,最近很多从业者都在聊起:币圈的泡沫已经不可避免地蔓延到了自诩“踏踏实实做技术”的链圈。
触碰着金钱、信任、权利的区块链给了边缘力量崛起的机会,跟区块链技术搭个边,原本业务受阻的上市公司股票就能连番暴涨;多数项目根本无法落地,但仍被热炒起来并且完成巨额募资。
凑人头、割韭菜、套现走人成了最常用的套路,与“猪都能赚钱”的炒币相比,也不过就是在前面多加了一本看不懂的白皮书。
理性不过是还未看清形势前的待价而沽,赚钱并不丢人,只是这样简单直白的套路还能用多久?
王鹏飞说区块链的泡沫一定会破,然而这位在移动互联网和APP领域一直抢跑的连续创业者,却还是在2017年底选择All in区块链。
他说:现在的形势就像第一波互联网泡沫快破的时候,很多人都知道大洗牌在所难免,却没有看到后面还有更大的浪潮。
现在入局,刚刚好。
现在的区块链,曾经的互联网今天的区块链像极了20世纪末的互联网,看不清,摸不透。
1994年,WWW出现(World Wide Web),互联网进入公众视线。之后几年,创新者、跟随者前赴后继。那时候,没有任何实质性运营和架构,甚至没有任何实质资产,创业公司只要带上“ .com ”就价值翻倍。同时,二级市场里,概念股迅速火爆,纳斯达克指数的斜率陡然攀升,互联网大泡沫迅速形成。
1999年末泡沫化接近极致时,纳斯达克市值达到5.2万亿美元。再后来,是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达到顶峰之后的泡沫破裂,高管套现、市场资金缩减、再融资市场冷却,80%以上的项目人间蒸发,幸存下来的,不是技术特牛逼,就是业务能落地。
“泡沫破裂之后,互联网才步入正轨。在中国,比较好的互联网公司差不多都是那时候起步的,包括BAT。”做了15年互联网的王鹏飞回忆:泡沫乍起的那一年,他刚刚18岁,在五线城市南阳的一家电信局办的网吧里,通过ICQ实现了和一个印度人的对话,还建立了个人网站。
5年后,也就是他光着脚闯入市场的2003年,互联网发展步入正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初见端倪。凭借着过去几年对互联网的认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王鹏飞下了一个判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端一定是个趋势,未来的手机一定是智能手机。
基于这样的判断,一款手机网页版的社交加游戏产品诞生,类似于手机上的开心网,当时叫天下网。
王鹏飞是中国最早做移动互联网的那一拨人,趁着红利期,他们迅速累积了2000多万用户,完成两轮共计1000多万美元的融资,把网站做到了年度移动互联网排名前五。
2009年,他却以数千万美元的价格把网站卖给了日本的一家上市公司。
当时的同类产品中,最大的是3G门户,已经在美国上市,包括UC后来体量也做得很大。很多人都为王鹏飞感到遗憾,说当时要是再坚持下去就好了,到现在一定也是一方诸侯。
王鹏飞总结:对于一个出生在五线城市,第一次创业的年轻人来说,当时觉得这样的结局已经是创业生涯阶段性的胜利,那时候年轻的自己根本看不到,移动互联网后面还会有更大的浪潮。
这之后,王鹏飞对大趋势的判断依然精准,他看好App,并再次创业推出中国第一款中文版的二维码识读软件快拍。
原本计划着先做工具,再做服务,最后做商业模式。但在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结合,丰富应用场景时候,微信起来了,微信扫一扫也成了一个重要的入口,先发优势瞬间被击穿。
为了在微信的狙击下活下来,王鹏飞决定不纯粹做工具和入口,往后端的服务去转。在尝试过做营销解决方案,也尝试过添加RFID芯片后,他找到了出路:二维码和防伪溯源结合,做系统集成,并以此为发力点,成功上了新三板。
互联网这样的革新性技术会产生泡沫,然后在泡沫破裂后走上正轨,基于此,诞生了谷歌、Facebook、BAT这样的巨头。“09年的时候,要是自己能够坚持下来,直接转做APP,再加上有积淀,我们可能也可以。”踩对了两波大势但仍没挤上第一阵列的王鹏飞,谈起过去,有些遗憾,但也意外地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