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人工智能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趋势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新一代技术浪潮催生了新的企业模式和用人需求,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在促进商业发展中如何互相影响,一直是被热议的问题。
谋求变革,离不开每个具体的人力资源支撑。近年来,受人工智能的辐射带动,相关岗位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但人才的供给和培养却尚未有过精细化探讨。日前,智联招聘携手北京大学等权威机构发布了《2017人工智能就业市场供需与发展研究报告》,为业界描绘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人才供需版图。
人工智能什么岗位最受追捧作为计算机科学的分支,人工智能的目标是对人类智能建立数学模型,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和专家系统等。
由于人工智能技术门槛高,具备学术知识以及实操经验的“技术大牛”是企业争抢的目标。基于该类人才可复制性、可替代性差,企业在追逐人才时通常处于被动状态,甚至出现高薪难求的状况。
过去一年中,人工智能人才需求量增长近2倍: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突破,越来越多的创业型公司也加入到这一领域,并催生了大量人才需求。来自智联招聘大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人工智能的人才需求量较去年一季度增长了179%。
其中,算法工程师增速最为迅猛:算法是大数据向人工智能转化的基础,当前人力资源市场对算法工程师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从智联大数据来看,算法工程师的需求增速连续3个季度均超过人工智能平均增速。
同时,程式化、重复性的岗位下降趋势初现:不可否认,人工智能正在逐渐取代人类的工作岗位,尤其是那些程式化、重复性、依靠反复操作实现的熟练工种。投资银行业务、校对/录入两个典型职位连续3个季度出现大幅同比负增长。
此外,企业招聘时更看重技能:在热门技能标签关键词中,“数据分析”出现频次最多,占比39%;第二位是数据挖掘,占比19%;图像处理占比14%,位列第三;机器学习占比为11%,位列第四。
由于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还未来得及形成有效人才输出,人工智能存量人才主要来自于企业自身培养,而互联网、电信相关的行业成为人工智能人才转化的重要来源。薪酬方面,现阶段人工智能薪酬区间主要集中于10001元至15000元/月,占比40%。与企业给出的薪酬预算来看,15001元至25000元/月、25001元至35000元/月区间的招聘缺口较大。
“抢饭碗”是伪命题吗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人、机合作将成为职场的常态。人们一度陷入对人工智能“抢饭碗”的恐惧中,而诸多研究机构表明,人工智能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知名咨询公司加特纳则指出,2019年之前,人工智能造成的失业将多于其创造的工作机会;但2020年开始,人工智能会在“杀死”180万个工作机会的同时,制造230万个新的工作机会。
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规模将超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5万亿元。到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规模将超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10万亿元。
处于爆发式增长的人工智能人才需求中,软件工程师在需求人数绝对值上位列第一,其次是IT技术支持/维护工程师。其中,算法工程师当仁不让成为未来最抢手的岗位之一。人工智能概念的公司,对算法工程师需求如饥似渴,并成为这一轮算法工程师热的主要推手。人工智能还带动了工作链条中其他相关职位的增长,数据库开发工程师便呈现增长趋势。
人工智能在程式化的岗位中实现越来越多的供给后,情感、创意型岗位呈现稳定增长,且要求更高。心理医师、广告文案等岗位被要求更大程度地释放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智联招聘CEO郭盛表示,处于风口期的人工智能难免催生需求泡沫,当行业回归理性后,才能更清晰地看到人才真实需求,市场要做好更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