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北京市海淀区将上线智慧停车系统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7月8日上午,海淀区2020年交通综合治理工作新闻发布会在中关村展示中心举行,发布会上,区城市管理委(交通委)、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发布了2020年海淀区停车建设管理、绿色出行、创新智慧交通应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中关村西区智慧交通场景建设相关情况。
充分利用疏解腾退等可利用空间增加停车位,依托《海淀区鼓励社会力量增加停车设施供给资金奖励办法(试行)》等措施,推进挖潜增设停车位5000个以上,其中2020年每街镇组织完成不少于100个停车位的挖潜、新增。推进停车设施项目建设。充分利用人防工程为居民提供停车位。积极开展绿地地下停车空间的开发利用研究,结合国外先进的地下空间规划理念,拓展停车挖潜范围。推进停车位有偿错时共享。组织开展公共建筑停车设施有偿错时共享工作,每个街道及有关镇(海淀镇、东升镇、四季青镇)各完成2处有偿错时共享停车试点。继续深入推进道路停车改革。
海淀智慧停车系统8月上线
海淀区积极构架完善海淀智慧停车系统,持续推进海淀区智慧停车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工作,目前已逐步打通与道路停车系统、停车场备案和信息报送系统、居住认证系统、停车诱导系统、经营性停车场卡口信息等各项数据接入,实现统一分析、统一管理,通过设置微信小程序、重点区域诱导系统屏等信息发布渠道,实时显示停车场空满率等信息,项目预计8月份可上线试运行,并将融入海淀城市大脑,可为政府决策、多部门行业管理、市民绿色高效出行、错时共享停车等提供信息化支撑。
自行车专用路西延、南展
改善绿色出行条件,落实《海淀区慢行系统建设品质提升工作方案》,主要包括:完成66公里自行车步行系统综合治理;配合开工建设自行车专用路西延、南展;推进慢行系统示范区建设,完成2处滨水、绿道与慢行系统融合试点;规范路侧停车位设置,规范管理电动自行车,持续开展步道设施清理整治。
年内完成中关村西区综合交通治理
电子警察、智慧停车,为交通管理装上“智慧大脑”,大大缓解交通拥堵……海淀将加大创新智慧交通应用,年内完成中关村西区综合交通治理建设,包含中关村西区内部1平方公里区域(包含27个路口以及15条路),及外围北四环辅路、中关村大街、万泉河路和海淀南路等道路(包含24个路口,5条路)。
海淀区城管委(交通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治理围绕“精细化+智能化”的建设理念,立足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科技设备结合,通过综合手段解决西区交通问题、提升交通管理水平、改善交通秩序并提升景观形象,推动“海淀缓堵模式”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这也是海淀区交通大脑顶层建设,为海淀“城市大脑”提供交通数据和应用支撑。
下一步,海淀将持续深入进行交通综合治理,加大力度进行精细化管理,采取科技助力,推进构建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
加快4条轨道交通和45条市政道路建设
2020年,区住建委将加快4条轨道交通和45条市政道路建设。目前在建的轨道交通共4条线路(一横三纵),分别是16号线、19号线一期、昌平线南延、12号线,全长42.7公里,预计2022年前将全部通车。届时,海淀区将形成八横九纵共151.5公里的轨道交通线网。其中,预计16号线中段(西苑—甘家口)将于年底实现通车。届时,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和中关村地区将通过轨道交通实现连通,山后群众的出行也将得到极大的改善。为了加强北部大型居住组团与上地软件园、中关村等就业集中区域的联系,北京市计划今年启动13号线拆分的建设,预计2025年前建成通车,届时将大幅缩短区域间的出行时间,提升沿线市民出行效率。
市政道路共45条,其中快速路、主干路9条,次干、支路36条。先后启动了翠湖南路、上庄东路、翠湖东路、邓庄南路等主干路网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中关村科学城北区主干路网架构,预计年底前,翠湖南路、翠湖东路将建成通车,上庄东路主体施工基本完成,未来科学城北区将逐步形成“五横六纵”的骨干路网架构。海淀中部地区是连接南部、北部的枢纽,推进以“马上清(青)西”地区为代表的中部地区市政道路建设。
还有这些大项目
近年来,清河火车站周边新建或改扩建市政道路8条,拓宽瓶颈路1条,新建专用匝道4条,总里程约10.5公里,先后建成西二旗西路、安宁庄西路北延、上地东路、安宁庄路、站东街、安宁庄西一条、安宁庄西二条等7条道路和清河站专用匝道4条,打通安宁庄西路陶瓷厂附近瓶颈路口1处;横跨京张高铁和京新高速,连接上地街道和清河街道的安宁庄北路正在加快建设;正黄旗路与天秀路的断头路实现打通;备受关注的林萃路“最后一公里”今年6月30日正式通车。同时,还将完善优化中心城区路网,计划年内实现阜成路北二街拓宽改造、三虎桥北路通车,加快推进巴沟路、八家东西线、西外大街西延工程建设,全力推动钢材市场安置房、上庄片区保障房、香山一期安置房等重点民生项目周边市政道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