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领域群雄并起 亚马逊AWS、微软云、阿里云谁是赢家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亚马逊AWS在全球的云计算市场占据着巨大的主导力量,凭着最早切入云计算的先发优势位居全球第一,成为了微软云、阿里云的主要目标。想要撼动亚马逊的地位,不是不可能只是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2018年伊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亚马逊AWS(云计算服务)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容永康看起来心情很不错。
好心情很大程度上来自年前的一则公告。12月22日,A股上市公司光环新网发公告称,取得工信部颁发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许可业务范围变更及增加互联网资源协作服务,也就是获得通常所说的云计算服务牌照。
光环新网是亚马逊AWS的中资合作者,按照中国云计算业务监管规定,想在全球云计算增速最快的中国市场落地,亚马逊AWS必须确保它的中资合作者在2017年年底前拿到云服务牌照。
在此之前,因为涉嫌违规,亚马逊AWS与光环新网合作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行为一直遭到媒体和竞争对手的质疑,也引起过有关部门的关注。
为了顺利拿到牌照,11月份,亚马逊AWS甚至向光环新网出售AWS相关特定经营性资产,让后者能在中国境内提供并运营基于亚马逊云技术的云服务。这在全球都没有先例。
一位接近亚马逊AWS人士表示:“光环新网的云计算牌照落实后,AWS在中国两个区域的布局(北京和宁夏)都踏实了。”
但真的踏实了吗?在美国及中国竞争对手快速成长的趋势下,亚马逊AWS在中国迈出的这一步,显然只是故事的开始,一场针对云计算市场领头羊的“围猎战”已拉开大幕。
明争暗斗柯都敏是杭州涂鸦科技有限公司的架构师,这家公司面向全球提供物联网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在海外多个地区,他们采用了亚马逊的云计算服务。
但记者了解到,与海外业务的部署选择不同,涂鸦科技的国内业务部署在阿里云平台上。
这或许和涂鸦科技的创始团队成员有关系,他们此前大多是阿里技术专家,尤其是CEO王学集还是阿里云第一任负责人,曾主导开发阿里云、云OS、淘点点等项目。
有意思的是,这家初创公司不仅与亚马逊AWS以及阿里云有合作,还受到了谷歌的青睐,除了与谷歌在云和语音引擎上有深度合作,还被谷歌确定为全球核心战略合作伙伴。
全球最大管理软件提供商德国SAP公司是另一个典型案例,在软件云化的大趋势下,SAP与亚马逊AWS合作甚密。但就在2017年11月底,微软云也公开宣布与SAP达成战略合作。
“诸多云计算巨头与一家公司合作,一方面是肯定这家公司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下云计算巨头之间的暗斗之激烈。”一位不愿具名的IDC行业人士这样评价。
业务和产品层面更不乏这样的较劲例子。比如,亚马逊AWS刚推出一款名为“SageMaker”的新服务帮助开发人员培训和运行定制机器学习模型后,谷歌方面就在官网上发表一篇博客文章,宣布降低类似受控云机器学习服务的价格。
如果说以上种种还属于暗斗,那么作为中国云计算的领头羊,阿里云的野心可谓摆在了明面上。
从2016年起,阿里云的对外宣传中常见“3A格局”的概念,即从业务营收和增速来看,阿里云(AliCloud)已经与亚马逊云(AWS)和微软云(Azure)组成全球云计算市场的第一阵营。
2017年10月末,还没等亚马逊AWS中国的盟友拿到云服务牌照,阿里云又搞出了“阿里云马来西亚大区开服,东南亚覆盖面超越亚马逊”的大新闻。
高盛最新的一份分析报告说得更为直接,“到2019年,中小云计算厂商的市场份额将从如今的25%萎缩至2%,未来云计算市场将被亚马逊AWS、微软云、谷歌云和阿里云形成寡头垄断。”
机会均等如果从体量来看,想要撼动亚马逊的地位,显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高盛的分析报告测算,亚马逊AWS2017年营收约为159亿美元,其次是微软云、谷歌云和阿里云分别为50亿美元、19亿美元和14亿美元。亚马逊AWS一家的营收额相当于第2名到第15名的营收总和。
不过,挑战者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前述IDC行业人士称,微软云的优势在于它自身的企业客户资源基础,以及云业务和企业级产品的无缝对接。尤其是Office365,不仅为微软云带来了上亿的企业用户,还为微软云业务至少贡献了一半的营收。
截止到目前,微软云已经形成从IaaS到PaaS到SaaS一套相当完整的云生态体系,就像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据高盛分析,微软云2017年收入同比增速达到92%。
相比微软云专攻企业级大客户的策略,谷歌云则主要为一些初创型的小公司、科技新兴领域公司,提供诸如人工智能、机器视觉、语音识别等创新性的功能和高科技技术。
虽然业内有观点认为谷歌在把自己的技术优势进行商业化转换时不够出色,但这并不妨碍谷歌云业务在过去的一年里创造了约158%的营收增速。
预购没云计算巨头相比,“阿里云的主要优势在于产业实践经验,可以把这些产业实践经验模块化地赋能给企业,并且安全、大数据和中间件方面的技术实力也过硬。”阿里云国际化团队负责人告诉记者。
“我们除了自己的团队,还会跟当地的科技企业合作,用阿里的整个生态去服务当地客户。”她说。
这些优势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在美国云计算巨头占据半壁江山的全球市场上,阿里云成为一只半路杀出来的“亚洲豹”,在占据中国云计算市场近半的份额的基础上,把业务延伸至东南亚、欧洲、北美等地,成功冲入全球第一梯队。
Gartner在一份针对阿里云的报告中写道,阿里云虽然在国际市场是后来者,但在基础云计算、数据存储、网络服务等基础设施服务领域实力超过亚马逊AWS。
中国样本中国市场的故事是“亚马逊并非不可撼动”的最佳证明。
虽然凭着最早切入云计算的先发优势位居全球第一,但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亚马逊AWS并没有像以往在其他市场一样攻城拔寨。
据IDC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调研数据,排在前五的公司分别是阿里云(47.6%)、腾讯云(9.6%)、金山云(6.5%)、中国电信(6%)和UCloud(5.5%),亚马逊AWS并未位列其中。
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的故事要回到2013年12月18日。当天,亚马逊AWS中国与北京市政府、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共同宣布了合作谅解备忘录,打造北京—宁夏前“店”后“厂”的云计算发展模式,为中国客户提供AWS云计算服务。
发布会上,时任亚马逊云服务主管的安迪·杰西说,AWS相信在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发展前景将会非常广阔,在这样的一个市场上必将会有若干家成功的企业。
但此后的两年多里,虽然亚马逊AWS全球的营收一路上飙,中国市场却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直到2016年7月30日,亚马逊AWS授权光环新网在中国境内提供并运营北京区域的亚马逊云技术及相关服务,北京“前店计划”才算落地商用。
即便是这样一个阶段性成果也颇为坎坷,除了涉嫌违规被质疑,亚马逊AWS首席云计算企业顾问张侠告诉记者,为了符合中国在数据安全方面的政策要求,在北京数据中心正式开张前,亚马逊AWS决定将中国市场的所有数据独立存在于中国地区,不与其他地域的任何数据中心相连接。
但政策准入门槛显然不是亚马逊AWS在中国遇挫的问题所在。“数据安全规范是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通用要求,中国市场在这方面并没有特殊性。而且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云计算不止亚马逊一家,所有外资的起跑线都是一样的。”前述IDC人士说。
“中国云计算企业能够在国内市场挑落亚马逊,还是和本地化有关。”一位中国云计算公司人士向记者分析,云服务不像手机这种标准化产品,它需要更多的本地化支持,包括市场、技术团队以及企业所在产业甚至地方政府资源的搭配。
就像涂鸦科技在国内做出的选择,在亚马逊AWS没有真正拿到牌照落地前,中国云计算企业的本土化优势显然更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