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道远的“国际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如果我们不能‘走出去’,中国汽车产业何以谈‘强’?”
4月初,在济南召开的“中国汽车国际化联盟”第四次会议上,一家参会的汽车企业代表激动地发问。而近几年来中国汽车出口表现不佳却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截止到去年,中国已经连续7年蝉联全球汽车产销第一,但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汽车出口73万辆,同比下降20%。这已经是2012年中国汽车出口达到100万辆的高峰之后,连续3年下滑,其中,乘用车仅出口43万辆,同比下降20%。
在4月初召开的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中国汽车国际化联盟”这个会议上,聚集了中国东风汽车工业进出口有限公司、一汽集团海外事业管理部、长安汽车国际公司、北京汽车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华晨汽车国际贸易公司、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重型汽车进出口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吉利汽车国际公司、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北京福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重庆力帆实业(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铃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辽宁曙光汽车集团等近20家中国主要汽车出口企业相关业务的负责人。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近几年,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普遍并不容乐观。
与出口量连续下降相对应的,是中国汽车出口海外所经历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多,以及各国的贸易壁垒逐渐增加的现实。随着全球经济下行,为了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各国政府纷纷开始鼓励外商的本土化投资行为,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而对单纯的贸易形式则有所抵触。“如今我国汽车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仍以贸易形式为主,更容易受到关税壁垒等限制。事实上,只有通过海外投资才能实现我国汽车出口模式的转变和升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同时表示,据中汽协预测,今年我国汽车出口总量约为64万辆,仍将呈现下降态势,形势不乐观。
“伊朗方面在今年3月提出,未来可能将对纯贸易形式的汽车企业收取进口关税,但如果外资车企在当地设立KD工厂,进口产品的关税或将得到减免。”从重庆赶来参加会议的力帆实业(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聚会在现场透露了这个消息。“五菱公司开展国际业务已经多年,对于我们来说,海外投资之路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高级总监蔡亚囡更是直言不讳。但是,与单纯的汽车贸易相比,汽车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将面临着资金、信息、人才、品牌等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如何推动中国汽车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协作,加快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增强中国汽车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必须共同面对的课题。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期发布的《“十三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意见》中,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明确提出,“构建汽车出口大国基础,国际产能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实现汽车产品海外销售(包括生产)占总规模的10%。如果以2025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左右的预测数为依据,出口占比10%的要求意味着届时每年我国的汽车出口量将达到300万辆。如此高的出口量目标会不会成为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国汽车行业又将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围绕着中国汽车“国际化”发展的相关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
记者:近年来,以贸易为主的中国汽车出口面临关税、贸易壁垒等现实压力,中国汽车企业应该如何有效地实施国际化战略?
许海东: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汽车业的发展历程来看,他们基本上也都是由贸易阶段开始发展,并逐渐深化到合资合作、投资建厂等高级阶段,总结其经验,我们建议中国品牌汽车企业在不同的国家市场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实施国际化战略。
对于中国汽车企业已经进入的国家,尤其是汽车产业准入标准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建议,中国品牌汽车企业的海外发展模式应该从以贸易出口模式为主,转向更加注重投资、技术、管理的出口模式,从单一产品贸易出口为主,转向包括装备、技术、标准、品牌等在内的全产业链输出。具体措施上,应该主要通过境外直接投资设厂、投资并购和境外合资合作等模式,加快中国品牌汽车走向国际市场。中国品牌汽车企业应该抱团出海,在市场潜力大、产业配套能力强的国家,建立和发展产业园区,设立汽车生产厂和组装厂,同时带领部分零部件生产企业入驻园区,共同实现国际化发展,实现真正的本土化生产;中国品牌汽车企业必须逐步建立当地分销网络和维修维护中心,树立中国汽车品牌形象,形成全产业链的海外发展,并逐渐打造和提升自身的核心能力,最终在海外形成若干个大型汽车产业产能合作示范基地。
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未来将是中国品牌汽车必须进入的战略市场,但是由于产品质量、综合竞争力和法规等问题,目前中国品牌汽车产品并未大规模进入这些发达市场。鉴于发达国家市场的重要性,中国品牌汽车企业在未来十年中,在注重发展中国家汽车市场同时,要做好进入发达国家汽车市场的规划,全面增强中国品牌汽车的竞争力。
如何进入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市场,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战略:要针对发达国家市场制定海外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10年-20年),并合理制定具体的计划和步骤,采用合适的出口模式;在进入策略上,建议先采取贸易模式,逐步建立自身的维修和服务体系,形成基础的客户群体,逐步树立自己的品牌,然后再过渡到直接投资建厂的阶段;企业也可以采取在欧美发达国家设立汽车技术和工程研发中心的模式,同国外技术实力强的企业开展合作,提高中国品牌汽车的研发和制造技术水平,为进入发达国家做好技术准备;在市场竞争策略上,建议选择目标国市场竞争的薄弱环节,用成熟产品进入,逐步占领市场,树立口碑和品牌,再向高端产品和市场转移。
记者:当前,中国汽车产业存在着出口目的国多,但数量较少等问题,对此您怎么看?
许海东:我们建议在2016-2025期间,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重心放在发展中国家,兼顾发达国家市场。而在发展中国家的选择方面,根据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国际产能合作政策为基础,结合中国汽车产业目前发展的实际状况,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我们初步确定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重点国家为:伊朗、埃及、俄罗斯、印度(右舵)、印度尼西亚(右舵)、越南、沙特、阿联酋、泰国(右舵)、马来西亚(右舵)、伊拉克、巴西、南非(右舵)、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国家。
记者: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乘用车出口42.77万辆,而合资汽车企业的出口量只有73917辆,仅占乘用车出口的17.28%,与其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相差巨大。如果合资企业的出口数量不能提升,仅仅依靠中国本土品牌的汽车企业,要完成2025年,我国汽车出口占比10%的目标恐怕不太容易。
许海东:此前,外资汽车企业在与中方合资时,在战略规划上,对合资企业的战略和定位,主要针对的是中国的本土销售,而不是将中国作为生产基地进行转口贸易。在目标国直接投资,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是外资汽车企业本土化战略的重要原因。
未来,合资汽车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我们认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优势:首先是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形成的规模化优势、供应链优势等可以支撑合资企业发展出口导向型业务的。其次,市场竞争的加剧会逼迫外资企业考虑向中国之外的市场出口。随着中国汽车市场销售增速的回落,合资车企也将面临充分利用产能的压力,可以利用中国制造的优势向全球汽车市场出口。此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优惠政策,也将吸引中国合资企业向周边国家出口优势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