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机器人市场发展规模预测解析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据预计,2017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450亿美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6.19%,2021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820亿美元。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利好
2016年3月21日,工信部、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展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一起,构成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蓝图。
服务机器人作为为人类服务的大众性消费产品,其产业的发展有望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推动力,这也正是日本、韩国等国家大力发展服务机器人的重要原因。
(二)医疗机器人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医疗机器人受到各国高度关注。美国已经把手术治疗机器人、假肢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心理康复辅助机器人、个人护理机器人、智能健康监控系统定为未来发展的六大研究方向。目前,欧洲也计划将建立“RoboTIcsforHealth-care”网络,促进医疗机器人在欧洲的发展和应用。
目前,医用机器人在各大医院的普及率相对较低。而且,中高端市场的医疗器械几乎被国外厂商包揽,占比超过70%,未来进口替代空间较大。
(三)老龄化社会、残疾人服务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总人口的10%,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将成为中国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此外,我国残疾人占总人口比重位居全世界较高国家之列。在不远的将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护理将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负担,需要一大批护理机器人提供诸如取物、喂饭、翻书等服务,帮助、照顾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日常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从而减少整个社会对护理人员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四)教育机器人教育事业对教育机器人的需求将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在提倡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研究型大学模式的今日,通过教育机器人课程的推广、通过动手组装和编程实践可以拓展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寓教于乐的新型教育模式已成为青少年高科技教育的有效手段和工具。同时,中国整体客观形势对学前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伴随着国内学前教育市场的蓬勃发展,针对3-6岁少儿的学前教育娱乐机器人也将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二、不利因素 (一)自主研发能力不够在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方面,我国大多属于跟踪研究,缺乏创意理念和原创性成果;在集成技术方面,我国虽可实现原型样机集成,但在关键零部件与可靠性方面与国外相差5-10年;在设计制造技术方面,我国的产品设计、材料与工艺技术、系统集成水平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
(二)技术瓶颈服务机器人目前还存在关键技术尚未突破的瓶颈。服务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包括人机交互、导航及路径规划、多机器人协调、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具体涉及语音、语义、处理器、算法、通讯、大数据、云联网等,以实现服务机器人的自主性、适应性、智能型。
(三)产学研脱节我国服务机器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和少数研究所,企业新型产品设计制造创新能力有限,产学研脱节现象较为严重。
(四)行业标准不规范我国在机器人方面缺乏行业标准和认证规范,继而导致质低价廉的恶性竞争。一方面,企业在设计产品时缺乏统一的物理安全、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等规范指标,技术尚未成熟便抢先上市,导致国产机器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另一方面,行业进入门槛低,部分企业未找准产品定位便盲目投入,忽略技术研发,产品以组装为主,造成大量低端产能。
2017-2021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测综合以上因素,我们预计,2017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450亿美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6.19%,2021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82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