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如何与区块链结合?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过去几年,关于区块链技术(或者确切的说是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变革银行业潜力的炒作规模巨大。
这种炒作的原因很深刻:DLT让我们有机会重新构建金融业。
未来几年,我们将从很多银行和很多账本的系统(包含所有的核对、中央结算方、审计等),转变成更简单的很多银行的系统,但是账本更少,核对也是自动的。中央结算方也许不再有必要,监管机构也将实时查看整个行业的风险及趋势。
但是这种转变如果真的发生了,也还需要很久时间,原因很简单:遗留下来的银行基础设施以及已经投入数百亿美元的基础设施。
现在核心银行系统的设计考虑到安全性,所以非常安全和稳定。但是也因此牺牲了灵活性,与其他技术互通的友好性也差了。
不过幸运的是,过去几年里,核心银行系统的API已经根据REST规范完成升级,一些甚至支持WebSocket协议。
所以DLT平台与核心银行系统融合可以相对直接点,尽管底层DLT网络拓扑、架构和安全问题还在进行中。
任何整合成功的关键是复杂性的最小化。
一些用例和交易流程(比如换汇换利交易)很复杂,涉及20个计算机系统。尽管DLT应用的潜力很大,可是也许它们并不是第一个真实货币试点的起点。
其他交易流程,比如跨境支付就简单些,而这些应用也许才是最接近生产的。
那么整合工作将如何实施呢?在桑坦德银行,我们的区块链实验室开始搭建原型,在某些DLT平台上(以太坊、Hyperledger Fabric、R3的Corda等)解决一些特定的商业问题。
为了使原型尽可能接近实物,首先我们将搭建核心银行模拟器,模拟该原型应用相应的核心银行系统。
下一步,我们将规划出在搭建的用例的处理流程,然后花两三个月时间全力突击,开发出足以向企业展示的强大应用。
如果商业领袖们喜欢他们看到的东西,他们会支持应用推进到下一个阶段:试点。
我们说“试点”,指的是真实货币体系中的应用,不过是小规模的(试点阶段是银行IT团队、企业IT和运营团队、安全和基础设施全部参与)。
如此,我们将对原型应用做一个架构和安全性监测,确定嵌入银行预生产环境之前所有必要的修改。
但是因为我们已经在搭建核心银行模拟器,所以连接真实核心银行系统就明显简单点。这些整合试点会花费我们4至12周时间,取决于工作量。
一旦整合试点完成了,下一步就是按照计划进行一系列测试。在测试中找到并解决漏洞。
主要担忧是在核心银行系统和区块链之间如何保持原子性。也就是说,核心银行中反映的数字必须与区块链中的完全一致。
在实际操作中,这并不太难,两个系统互相配合的相当好。事实上,是非常好。
一个不错的整合流程的假设性案例也许是数字现金(法币支撑的稳定币)这样的杀手级应用,可以支持微支付、数字内容按下载量收费、物联网的自然扩展、机器对机器经济。
数字现金不是新概念,从前也尝试过,2013年瑞波(Ripple)的网关是开端,之后BitAssets用非法币资产支撑一种稳定币。
最近的有白皮书阶段的basecoin,理论上可以创建一种基于算法的稳定币。尽管我们在等待央行发行数字版本的央行货币(非常可能,但是相当长期内是不太可能的),可是目前的商业银行可以继续推动这个项目。
那么,部署一种法币支撑的稳定币需要怎样的整合呢?
首先,我们要确定简单代币化数字现金体系的组件和整合点:
用户钱包:用户在数字现金平台上注册自己的区块链钱包,在这个阶段完成了解客户需求(KYC)检查。需要整合KYC系统。
托管账户:将不同用户资金聚集起来的银行账户。这些资金的分配在分布式账本上进行。
代币转换器Tokenizer:核心银行系统与区块链之间的界面,发现托管账户中的进项,并在用户钱包中创建当量的数字代币。处理代币的赎回,触发代币销毁,以及真实资金从托管账户到用户银行账户的转移。
交易:这些直接在区块链上用户钱包之间发生,不需要整合,尽管监管可能要求一定金额以上的交易中,两个钱包都提前进行KYC和反洗钱(AML)筛查。
从技术角度看,搭建数字现金应用相当直接。
极少需要与核心银行系统整合。“tokenizer”完成大部分工作,KYC和AML都可以按照需要在链下进行。
当然,在银行支持的数字现金成为公有链上的事实之前,还有很多法律和监管挑战需要解决。
但是对于区块链,尤其是智能合约发挥真正的潜力,成为全球70亿人口生活的一部分,实现真实货币的代币化版本是必要的步骤。
的确目前该技术一些方面还不足以大规模支撑数字现金。但是好消息是,至少从整合点的角度看,创建法币支撑的稳定币也许不会太难。
事实上,也许这才是最简单的整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