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加密货币的“兔子洞”与华尔街无二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我第一次真正听到加密货币这个词还是在华尔街工作的时候。
那是2013年,我当时在阿根廷做贸易信贷。我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位经纪人想知道我是否了解比特币。当时,阿根廷十几年来一直被排挤在资本市场之外。表面上与美元挂钩的阿根廷比索其实是折价交易的,使当地人渴望其他的价值存储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比特币的意义正是一种价值储备,不会受单一的中央机构控制或破坏。
随着我对比特币的进一步了解,它展现出了自己作为优化的金融系统发挥作用的前景。欧洲债务危机,特别是塞浦路斯当时的遭遇,凸显了可以直接拥有的价值数字存储的重要性——外部行为者无法破坏这种价值存储。
这是一种不需要中间人的资产。将中间人从交易系统中移除出去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这项技术可以让交易双方直接互动,而无需向第三方披露交易或身份的细节。
这也是一种可编程的资产。作为衍生品交易员,我花了很多时间考虑交易方的风险、担保和资本要求。智能合约能否为这种系统性风险提供自动执行的审计方式?
很快,我就对旧金融体系感到幻灭了:内幕交易大规模进行,鲁莽的冒险往往得到回报,打着各种幌子的市场操纵行为依然猖獗。
加密货币则有望成为这个系统的替代品。
对于很多人来说,2017年才是他们第一次真正听说比特币的一年。然而,回顾这一年,加密货币的很多承诺并没有兑现。
相反,我们围绕加密货币构建了另一种传统金融体系,所以参与者都是我们熟悉的:发行人、经纪商、交易所和托管人。与这些参与者一起出现的还有那些遗留问题,如集权控制、中介、系统性风险、市场失灵,还有极为重要的一点,即“短期贪婪”。
我们可能会认为我们掉进了一个加密货币兔子洞,但其实我们仍身处华尔街。
发行人
加密货币往往被宣传为“去信任”的货币,其实也就是说,它可以使人们不必信任单一中央机构,而是信任去中心化行为者组成的网络。
然而,去年出现的许多代币都是由创业者小团队发行的,必须信任他们才能使项目落地。由于加密货币社区重视开源开发,这些项目的后期工作通常以更加去中心化的方式进行。
因此,投资者和消费者需要协调项目所宣传的去中心化与项目早期实际运营情况之间的矛盾。
委内瑞拉的例子大概最好地体现了这种矛盾。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Nicolas Maduro)几周前宣布打算发行一种加密货币,可能是为了避开经济制裁。这是不太可能实现的,他也忽略了一点,即比特币的承诺之一是作为一种不受中央机构控制的价值储备发挥作用。
即便马杜罗发行了新的委内瑞拉加密货币,这种货币也可能会像玻利瓦尔一样出现管理不善的问题。
其他资产也表明了这一点。Tether正是一种中心化管理不当的代币。它称自己是一种完全抵押且由美元支持的资产。然而事实是,它是不可兑换的,且其发行人的审计活动不透明,充满问题,这使得它像华尔街的任何金融创新产品一样可疑,甚至更可疑。
去中心化是金融和技术领域的一个变革性概念。但是,如果这些产品的价值来源仍然依赖于中央发行机构,那么它们与华尔街几十年来所开发的金融产品又有何不同呢?
中介
加密货币也被认为是一种去中介化技术。这种基于区块链的资产的点对点性质可能是其最有趣的特点。
然而,这些资产真正的交易和托管却极度需要中介。
发行过程的专业化是加密货币市场复制传统系统的一个例子。投资银行在股权资本市场提供的服务如今正在被打包出售给希望进行代币销售的创业团队。
这些服务包括对投资者进行尽职调查、询价圈购、处理合规性问题并遵循法律程序。一方面,这是标志着市场成熟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它正在围绕这个新的资产类别重塑华尔街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