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机交互的概念的理解_人机交互的基本概念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人机交互、人机互动(英文: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或Human–Machine InteracTIon,简称HCI或HMI),是一门研究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关系的学问。系统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机器,也可以是计算机化的系统和软件。人机交互界面通常是指用户可见的部分。用户通过人机交互界面与系统交流,并进行操作。小如收音机的播放按键,大至飞机上的仪表板、或是发电厂的控制室。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要包含用户对系统的理解(即心智模型),那是为了系统的可用性或者用户友好性。
人机交互的概念:定义1:有关交互式计算机系统设计、评估、实现以及与之相关现象的学科[ACM]
定义2:研究人、计算机以及他们之间相互作用方式的学科,学习人机交互的目的是使计算机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Alan Dix]
定义3:有关可用性的学习和实践,是关于理解和构建用户乐于使用的软件和技术,并能在使用时发现产品有效性的学科[Carroll]
主要内容:1、界面设计的方法和过程。即在给定任务和用户的前提下,设计出最优的界面,使其满足给定的限制,并对易学性和使用性效率等属性进行优化。
2、界面实现方法。如软件工具包和库函数,以及其他各种高效开发方法等
3、界面分析和评估技术。
4、开发新型界面和交互技术。
5、构建交互相关的描述模型和预测模型
1、 框架是提供理解或定义的一种结构,他能够帮助人们结构化设计过程,认识设计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还有助于定义问题所涉及的领域 2、 执行/评估活动周期EEC: 活动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目标(想做什么)、执行(实现目标必须进行的操作)、客观因素(执行活动时必须考虑的客观条件)、评估(用于衡量活动执行的结果语目标之间的差距)
七个阶段:建立目标、形成操作意向、明确动作序列、执行动作、感知系统状态、解释系统状态、对照目标评估系统状态
执行隔阂:用户为达到目标而制定的动作与系统允许的动作之间的差别 评估隔阂:系统状态的实际表现与用户预期之间的差别 3、 扩展EEC框架
(1) 交互式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系统(S)、用户(U)、输入(I)、输出(O)
(2) 其中,输入和输出构成了界面
(3) 执行阶段包括三个翻译过程:
定义:用户阐述某个目标,然后通过输入语言进行协调和链接 执行:输入语言被转换成内核语言,表示系统要执行的操作 表现:系统使用输出语言吧内核语言的执行结果表示出来
(4) 评估阶段的过程
观察:用户将输出与原有的目标进行比较从而评估交互的结果
问答界面:通过询问用户一系列问题实现人与计算机的交互(Web问卷是典型的采用问答方式进行组织的应用,应允许用户方便地取消其中一个界面的选项)
优点:对记忆的要求较低;每个界面具有自解释性;将任务流程以简单的线性表示;适合新手用户。
缺点:要求从用户端获得有效输入;要求用户熟悉界面控制;纠错过程可能比较乏味。 隐喻界面:
本质:在用户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一组新的知识,实现界面视觉提示和系统功能之间的知觉联系,进而帮助用户从新手用户转变为专家用户
优点:直观生动;无需学习。
缺点:不具有可扩展性;不同用户对同一事物可能产生不同的联想;紧紧地将我们的理念和物理世界束缚在一起;寻找恰当的隐喻可能存在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