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看待人工智能,千万别掉进“坑”了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AI)等新兴科技被炒的火热之后,除去专家呼吁的“AI泡沫”问题,已经有形形色色的“假AI”融入到消费群体中,培训、炒股、影视已成重灾区。
在当前人工智能人才需求巨大的缺口下,各种声称包教包会包分配的AI培训已经在成人教育领域如雨后春笋般蔓延开来。
目前,通过网络可以随便搜到“学习30-60天,月薪3万起”的人工智能培训。对于有编程经验,熟悉机器学习、NLP 、python等专业知识的人来说合情合理。但对于零基础的人来说,突击学习几个月来实现月薪几万这无异于做梦。
据悉,目前AI培训机构,大多属于临时拼凑的讲师和课程,缺乏系统的教学能力。并且还无法授予培训者有价值的资质。其教材大多是在一些AI开发社区分享的数据集和教程,再结合通用Python教材东拼西凑而来。总之,承诺时间短、薪资高就是一个大坑。
对于炒股等金融理财来说,很多人都认为搭上AI的快车应该来钱更快。答案是否定的。目前,已经有科研公司和顶尖大学人员尝试研发炒股机器人,但将其放入到模拟股市环境中都被证明是失败的。
据悉,这种炒股机器人就是利用增长曲线的马尔可夫性,推测股票未来的波动环境。不过,利用这种逻辑基础推测股市行情,是需要股票呈现有规律的连跌或连涨。对于变幻莫测的股市来说显然很不现实。其实,在AI炒股之前,已经出现机器选股如“AI选股”“AI股票大师”更是一种换了噱头的骗术而已。
普通人对于人工智能的向往,终究还是来源于科幻影片。人工智能在影视领域的的表现也不乏佳作,如《终结者》、《超能陆战队》、《I, Robot》、《西部世界》和《黑镜》等经典作品。
随着2017年3月国务院提出繁荣科普创作,推动制定对科幻创作的扶持政策之后。国内网络影视行业便将科幻题材电影作为重点,目前该题材筹拍的影视剧便达到了20余部。
不过,从国内目前多数的涉及到人工智能科幻题材的影视片来看,暴露出国内影视从业者对人工智能缺乏充分的认知。具体表现为,AI一定要以女性机器人形态出现,配以银色紧身服和诡异发型,又不苟言笑、不理解感情角色设定。
当然,AI领域不仅在成人教育、炒股、影视方面存在问题,还广泛涉及到少儿编程教育、各类名头百出的“智慧”项目等等。这些都是利用普通消费者对人工智能认识不足,进行噱头式宣传的盈利手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