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无人机尽显植保优势 金华农业“机器换人”进一步深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全省首届农用无人机操作技能大赛在金华九峰职业学校举行,来自全省11个地市的22支代表队相继在喷药均匀度、绕障竞速、定点精准起降等无人机操作项目中一决胜负。
这不仅检验和展示了农用无人机操作员的技能水平,更是农业“机器换人”的进一步深化,也标志着金华农机化和现代农业发展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农用无人机尽显植保优势漏喷、重喷一处扣5分;“出界”超50个雾滴扣10分;5分钟内要完成一个操场面积(约3亩)作业……赛场上,选手们操纵无人机模拟着植保作业。
“植保是现代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农作物丰收丰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市农机管理站副站长张园周告诉记者,以金华水稻生产为例,“耕、种、收、植保、排灌、烘干”等主要环节现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相比之下,植保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还较薄弱。目前,我市植保机械拥有量为30611台(套),以手动、电动喷雾机,背负式喷杆喷雾机,机动式和自走式喷杆植保机械为主。这些传统机械虽操作简便但安全性、效率都不高。近三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农业“机器换人”的需求增加,使用无人机替代传统植保逐渐成为现实和趋势。
从身背大药筒、一手摇阀门、一手控喷头的传统手动喷雾机,到依靠电动或汽油运作的植保喷雾机和升级版的喷杆式喷雾机,再到如今一键起飞回位、自动作业的无人机,不仅农业作业效率大幅提高,也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
“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高,是人工的30倍左右,药液配置也更合理。”浙江智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陆东明说,无人机还能通过搅动风机将农药精准而均匀喷洒在植株叶片底部及茎干根部,这都是人力很难实现的。也正因如此,其农药使用量远低于传统植保,这也更符合绿色农业的要求。
从市场来看,水稻机械化高效植保需求巨大。金华市佐合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邵佐生认为,原因一方面在于劳动力青黄不接,年纪大的逐步退出市场,年纪轻的又不太愿意从事农业体力劳动。劳动力成本逐年增高增加了生产负担,亟须植保作业“机器换人”。另一方面,农民的农业生产安全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人工植保需直接接触农药,若操作不当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80后90后成无人机操作主力无人机属科技型设备,智能化操作也更受年轻人青睐。记者在大赛现场发现,参赛选手基本都是农用无人机一线工作者,以80后、90后为主。部分选手本身就是无人机爱好或工作者,平常接航拍工作,也参与农用无人机操作。
作为金华吉康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此次选送参赛的一名飞手——1996年出生的金华小伙商勇脱颖而出,被同行们称为植保无人机飞手中的一颗“新星”。“别看无人机设备简单,操作却是技术活。”商勇给记者举了个例子,看似操作简便的无人机实际并非一键搞定,飞行过程中,任何一根手指粗细的树枝都可能对无人机造成致命伤害。要注重的技能还有很多,如电池和旋翼的拆装、操控喷药边界能力、喷药均匀度水平等。
兰溪跃动植保科技有限公司派出的无人机飞手徐跃也是个90后,在短短一年便从执行人员晋升无人机指导员。在他看来,植保无人机入门非常简单。“与现在流行的无人机相比,不过是将摄像头变成喷洒系统。年轻人想学或是有兴趣,一下就能学会。”不过徐跃也认为,这个行业比较辛苦,眼下正值高温季节,需要喷洒农药。飞手一般早上7时就开始作业,晚上8时左右才收工。徐跃坦言,此项技能人才紧缺。公司一年只培训了6人,大部分都在30岁以上。不过他认为这项技术将会广泛应用于农业,且年收入可观,可达20万元左右。
“其实市场并不缺只会起降无人机的普通飞手,而是缺乏能够熟练操作、自主维修、还懂得服务领域专业知识的全面人才。”张园周说,为培训飞手,市农机管理站联合金东区农机总站上月开展了1期40多名人员参加的无人机操作手技术培训。同时积极组织无人机手参加无人机操作比赛,以赛提技。针对无人机植保作业操作证的考取和类型问题,张园周建议,可以考虑建立无人机操控作业统一培训渠道,以取得统一专业作业证书。
无人机发展瓶颈亟待解决记者从市农机站了解到,截至去年底,我市农用植保无人机拥有量为24台,加上外来机器,总量达五六十台,预计今年还将增加一倍。在作业面积上,仅去年一年即达20050亩。
“无人机植保市场需求大,但作业要求很高,且有局限性。”金华金土地农资公司经理周建平说,无人机植保更适用于水稻、茶叶、香榧等生长在开阔或高山地带的大面积作物,对小面积大棚蔬菜则不适合。而若遇上田块小、障碍多的环境,飞控作业难度会大大增加,对飞手的技能水平要求也更高。就成本而言,传统人工植保作业为7~7.50元/亩,而无人机植保目前为10元/亩,虽说对大面积种粮大户特别合算,但对小农户来说,成本远超人力。
市农机站此前大调研数据显示,大部分种粮大户对无人机植持认可态度,但部分农户因一些严重病虫害或病虫害防治效果不良,仍持怀疑态度。“无人机植保是个技术活,涉及到飞行高度、飞行速度、施药量控制等,因此也需要不断调整,提高服务技术水平。”张园周认为,可以组织引导种粮大户以项目支撑开展试验示范,用数据说话。此外,最好能由高效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一条龙”服务,或许能减少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问题。
无人机虽然极大方便了农户操控作业,但每组电池在有效载荷10公斤的情况下,飞行10~15分钟就得充电,单组电池续航能力还不够,因此需配置充电器和多组电池。记者了解到,浙江智天科技作为金华本地唯一一家自主研发生产无人机的科技公司,目前正与新能源公司合作开发氢燃料电池无人机,若研究成功,将解决电池瓶颈,大大提高无人机作业效率。
陆东明还表示,研发一款植保无人机的周期长、费用高,一般农户往往难以接受新推出的高成本植保机。他建议,这不仅需要针对性的宣传推广,更需要政策性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