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29日正式开通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目前,量子通信是唯一被严格证明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京沪干线”项目是我国千公里级高可信、可扩展的城际光纤量子通信网络,2013年7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立项,由中科院统一领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项目建设主体承担。“京沪干线”也将用于金融、政务等领域信息的安全传输。
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29日正式开通,结合“墨子号”卫星,我国科学家成功与奥地利实现了世界首次洲际量子保密通信。这标志着我国已构建出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
目前,量子信息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正在抓紧部署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组建量子信息领域的国家实验室。据他透露,中科院已将量子通信列入“率先行动”计划战略必争领域,力争2020年前在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继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
在“京沪干线”北京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29日下午使用量子加密视频会议系统,分别与合肥、济南、上海、新疆等地成功进行通话。
随后,白春礼通过“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与奥地利科学院院长安东·塞林格进行了世界首次洲际量子保密通信视频通话。塞林格在通话中向我国近期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希望进一步加强两国的科研合作。
自2013年立项以来,“京沪干线”项目组突破了高速量子密钥分发、高速高效率单光子探测、可信中继传输和大规模量子网络管控等系列工程化实现的关键技术。目前,连接北京、济南、合肥、上海的全长2000余公里的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线路已全线贯通,并通过北京接入点实现与“墨子号”的连接,为未来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迈出坚实的一步。
据了解,“京沪干线”线路密钥率大于20千比特/秒(kbps),可满足上万名用户的密钥分发业务需求,已实现北京、上海、济南、合肥、乌鲁木齐南山地面站和奥地利科学院6点间的洲际量子通信视频会议。通过这条线路,交通银行、工商银行、阿里巴巴集团也实现了京沪异地数据的量子加密传输等应用。
“京沪干线”项目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表示,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未来将以“京沪干线”为基础,推动量子通信的大规模应用,建立完整的量子通信产业链和下一代国家主权信息安全生态系统,最终构建基于量子通信安全保障的量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