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拟收购华星光电10%股权 加大半导体显示投入力度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停牌许久的TCL集团正在酝酿新的投资和业务整合计划。其中,半导体显示板块是业内的关注重点。
7月12日晚间,TCL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长江汉翼、星宇有限、林周星澜、林周星涌、 林周星源、林周星涟合计持有的华星光电10.04%股权。交易价格为 40.34亿元,均以发行股份方式支付。
本次交易完成后,TCL集团将直接持有华星光电85.71%股权。近年来,华星光电一直是TCL集团的利润支柱,也是目前中国大陆电视液晶面板制造厂商中市场占有率第二的企业。同时,根据调研机构IHS的数据,2016年华星光电在全球电视面板市场的占有率为13%。
成立华星光电是TCL垂直布局上游产业链的重要举措,在显示面板行业逐渐崛起的当下,TCL也越发深耕产业链一体化。
低调的“利润奶牛”与京东方最初收购韩国公司进而钻研技术不同,华星光电一开始就招揽人才自主研发。在这个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华星光电发展至今也历经坎坷,如今效益和技术是华星光电的两大标签。
从财报来看,华星光电是TCL集团的优质资产,2016年为公司贡献了半数的利润。作为TCL集团的利润奶牛,华星光电颇为低调,这也是由To B业务的行业属性决定的。华星光电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华星光电的面板供给对象中,TCL多媒体占比40%、三星占比20%,其余的客户为海信、创维等国内的五大电视厂商。
尽管利润丰厚,面板行业的周期性也使得厂商业绩有大小年之分。在业绩低迷时持续投入下一代产线,是在下一轮竞争中胜出的关键,而动辄上百亿元的成本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除了政府的大力扶持之外,华星光电也希望通过上市带来更大的融资平台和发展前景。
但是华星光电两度与深纺织的重组均未有成果,在借壳上市事宜搁浅之后,今年TCL围绕着华星光电的重组计划频频显现。就在5月,TCL集团把所持有的“华显光电”约37%的股份转让给华星光电。其背后的逻辑是让面板的上下游公司结合得更加紧密,其中华星光电主要生产面板玻璃,华显光电专注于模组,两者的合作将随着产线的建设更加密切。
如今TCL集团收购华星光电股份,亦是看准了半导体显示的未来。公告中写道,此次交易主要有两方面目的。其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华星光电的管理与控制力,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整体经营效益,提升股东回报;其二,上市公司拟通过实施本次交易让华星光电主要管理人员及核心员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这将有利于完善公司激励制度和人才吸引。
但是在半导体显示领域,华星光电和三星等同行之间仍有差距。上述内部人士向记者坦言:“华星光电的技术并不是最领先的,现阶段是在维持效率领先的情况下,去追求产品领先,向技术领先跨越。相比于国际一流的三星、夏普,华星光电之前还是在快速跟进,目前我们的效率更高。”
产能过剩?TCL集团对于上游产业链的投入可谓不遗余力,如今华星光电拥有3条量产的生产线。并且,TCL集团将半导体领域的资源向华星光电集中。
但需要指出的是,外部的竞争对手也十分强劲。在收购的公告中,TCL集团也列出了产能过剩的风险。2017年至2019年,群创光电第8.6代线、惠科电子第8.6代线、京东方福州第8.5代线、京东方合肥第10.5代线、华星光电深圳第11代线、中国电子咸阳8.5代线、中国电子成都第8.6代线、夏普广州 10.5 代线等陆续投产,国内液晶面板产能将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一。而华星光电很大一部分产能仍需通过对外销售予以消化,因此存在降价的可能。
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统计数据,2017年上半年,中国显示面板厂商投产面积维持高增长,占全球显示行业的24.5%,同比增长22.7%。即使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中国大陆面板厂商盈利能力持续提升,预计2017年上半年,中国大陆主力面板厂的综合营业利润率可达到12%,同比去年提升了9%,也是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韩国显示产业在大尺寸中高端市场和AMOLED市场继续加强投资,在OLED材料和设备产业呈现快速增长。中韩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成为关注焦点。
面对竞争,TCL集团试图通过华星光电不断积累工厂技术来实现自身优势。因为液晶面板的生产对空气洁净程度等外部环境要求特别高,所以各环节升级就需要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慢慢累积技术。在液晶面板技术成熟的情况下,产线上的改进就变得尤为重要。
如今,华星光电的厂房均为自动化智能生产,华星光电总厂长张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运用一些智能化控制后,第一,从投产到产出的制造周期可以缩短38%;第二,残次品可以减少42%左右;第三,通过仓储自动化和调配,从我们产出到交付客户的时间周期可以缩短32%;第四,产品的不良率可以降低28%。”
另一方面,TCL集团欲在柔性显示方面另辟蹊径,对于量子点技术和OLED技术双管齐下,同时还成立研究室研发柔性面板的印刷式生产技术。张锋谈道:“柔性显示技术难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产品的设计,二是设备加工工艺,三是材料。后两者更加关键,之前加工工艺的技术基本上集中在韩系企业,材料方面主要依靠日本企业,但是现在这些领域的技术也慢慢释放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