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一亿像素和大底传感器的优劣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作为一名摄影师,如果不是工作的需要,其实自己不太喜欢带着笨重的单反相机拍照的。想象一下,遇到一些美丽的风景,拿起轻便的智能手机便可随手一拍,这多方便。
就在7月23日,余承东发文表示:“一亿像素实际拍照效果不如大底大像素的Sensor,即便一亿像素通过多个小像素合成大像素,效果也还是有折扣与差距。拍照的效果并不是与像素数简单相关的,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包括像素数、像素大小、处理器原件、软件算法以及芯片能力共同协同的结果,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持续的技术积累。”
浓缩起来,可以理解为,余承东的观点是:一亿像素的效果不如大底大像素传感器。
针对余承东发表的观点,小米王腾做出了回应:“一亿像素最大的优势是高解析力,用户使用更多户外场景,一亿像素可以记录更多的细节。”
事实上,在小米10发布之后,小米为了证明这颗一亿像素实力,先是去太空拍地球,又是高空跳伞拍照,就是为了证明这颗一亿像素高解析力,超多细节保留。
接下来,笔者就从专业且客观的角度,并且用比较轻松易懂的说法,给大家客观论证一下两个方案的优劣。
首先,我们必须要清楚明白一点事实,日常拍照中用不上超高像素,拍摄的画面好不好看,与像素的关联性并不是很大。就拿现在的微单相机来说,富士XT4为2610万像素APS-C画幅传感器;索尼A73为2430万像素全画幅Exmor CMOS影像传感器。
相机的像素都仅仅停留在2000万像素出头,现在的任何一部智能手机都能达到4800万像素,更不用说一亿像素了,已经是2000万像素的好几倍了。
但是,我们能说:手机高像素,就拍得比微单相机还要清晰吗?那富士和索尼相机厂,岂不是早就关门大吉了。
像素,就好比我们手机上面的屏幕尺寸,够用就是最好的选择。太大了没有实际意义,太小了观感很差,日常像素达到了够用的水准,就能满足日常拍摄的需求了。至于拍摄的好看不好看,与你的相机优化效果、摄影师拍摄水准、构图角度与场景光线都有着巨大关联。
那么,大像素真的是一无是处吗?当然不是呀,高像素的意义就是便于后期优化修图,可以让摄影师在PS的时候,实现更多范围、更多次数的反复调整。
大像素就好比一张布,如果给你很大一张布,你可以剪很多次,剪到你满意为止。而小像素就好比一张小布,剪完了就没了。
大底传感器,其实与微单相机里面的“富士和索尼之争”也有一定关联,所以笔者才会拿微单作为举例。现在富士推出的多款APS-C画幅相机,就经常被一些摄影爱好者吐槽,“残幅”拿什么跟“全画幅”的索尼相媲美?
确实,大底传感器可以获得更好地进光量,可以更利于弱光环境时获取更多细节画面。但是,大底就意味着需要增加镜头模组,如果镜头模组没有得到增加,边缘画质会非常“感人”。对于寸土寸金的手机体积来说,这确实是一把双刃剑。
总而言之,笔者的结论则是:高像素更适合专业摄影师,用在一些创作之后的后期优化;而大底传感器更适合日常拍摄,但是也十分考验厂商的优化水准,镜头模组的实际体验。
就笔者的个人想法,无论是大底还是超高像素,各自有各自的优势与缺点。拍照这件事情,最重要的是良好的算法、以及摄影师本身的构图与拍摄手法、或是一套更好的防抖性能系统,这些才是我们普通人对于手机拍摄最恰当的寄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