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来了,机器人做助手还是对手,医生会被取代吗?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4月17日下午,由清华x-lab主办的xHealth Talk健康未来高峰对话在北京举行。会上,清华x-lab健康医疗中心还联合发起成立了xHealth健康未来创新服务平台。
x-lab成立于2013年4月,是我国首个基于大学创意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和发现的教育平台,包括清华大学14个院系共同参与。目前,累计2万多名学生加入x-lab平台,其中创新创业的项目超过1000个,累计投资额超15亿元。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乎人类的想象。人工智能除了在语音识别、人脸识别、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之外,医疗作为和科技紧密联系最紧的领域更是备受关注。从美国的IBM、IntuiTIveSurgical及中国的迈瑞发展来看,医疗人工智能在各细分领域都有独角兽。
大健康行业将迎来HIT时代
清华x-lab执行主任毛东辉指出,中国医疗行业正面临三大挑战:老龄化、医保不足、医生稀缺。斯坦福长寿研究中心曾预测,未来人的寿命可能会到142岁,但长寿是否就是一件好事?“长寿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的预期,同时也会对人类社会带来非常大的挑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老龄化。”
“老龄化会使医疗企业一味大幅度增加医疗供给能力,但这并不能解决医疗资源稀缺和越来越庞大的医疗需求。”毛东辉说,“那么医疗行业该如何面对这三大挑战?我们认为大健康行业将迎来‘HIT’时代。”这个‘HIT’主要指:
1、Healthcare。向健康中国做转变,去年我们的习总书记提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国家战略,就是健康中国,为什么习总书记有没有提医疗中国?因为病是看不过来的。我们的解决方案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要让中国人民更加的健康。
2、Insurance。针对医保不足的问题,通过商业化保险,用创新的方式和手段让老百姓让大家能够买到可支付起的的商业保险。
3、Technology。这个解决的是医生不足的问题。我们要培养专业的医生,优秀医生培养起来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那怎么办?也许我们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
IBM Watson Health在中国
IBM Watson是医疗人工智能肿瘤领域的专家,除了进军美国与印度医疗界,还将“学习中医”,与中国医疗界喜结连理。据此前亿欧报道,3月28日,百洋医药集团与IBM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旗下百洋智能科技将成为Watson Health中国地区的战略合作伙伴。
“大家都知道IBM Watson在癌症解决方案方面贡献突出。”IBM Watson Health资深医疗顾问李明介绍。关于皮肤癌,心血管的预测只是研究部门的项目,只有这些项目得到商品化的应用才能成为一个产品线,目前IBM Watson Health的产品线包含了六个方面:
1、药物研发;
2、临床实验比对;
3、肿瘤和基因;
4、影像;
5、健康管理;
6、消费者。
“中国医院信息数据质量是基于数据整合,临床数据不仅仅是你的检验检查报告,甚至包括你整个生活日常的内容。我也问了很多顶尖级的医院,你们自己能够总结出来这些数据吗,在这一点上他们并不自信。“李明表示,这是Watson在中国本地化面临很大的挑战。
助手还是对手:AI终将替代医生?
有句话说,人们总是高估新技术对未来两年的影响。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人工智能一定会对医疗健康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人工智能会对中国的医生工作产生哪些影响?机器医生会不会替代真实的医生?
认知网络联合创始人王泰峰表示,新时代下,医生的定义会改变。AI由于不具备人类的灵性,所以依旧无法替代医生。“‘认知计算’是IBM创造的,从认知计算创造出来的第一天起,就是一个辅助医生的角色。就IBM Watson而言,我觉得三年后的状况会是,Watson在很大程度上辅助医生,参与到肿瘤治疗过程中去。”
协和系医生集团主任朱颖则认为,未来50%的医生将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
1、50%的医生工作会被替代。人工智能可以代替医生担任随诊等工作,把医生从繁重简单的工作中拯救出来。
2、50%单一识别性科室可能会被替代。比如心电图,CT,X光,超声等。随着科技的发展,数据在逐步完善之后,人脑在数据处理上还是没有机器强,所以这部分的科室是首先被替代的。
3、50%低级别、不愿意拥抱高科技的医生会被替代。这些医生的诊疗行为需要人工智能来辅助他进行。而优秀医生把AI当作助手、利用AI做临床研究,一定比例的工作更可能由机器医生来协助完成,医生将有更多时间用于病人沟通和进行临床科研。
此外,李明也发表了他的观点。“认知计算和人类的思维还是有差别。未来几年,医生会回归精英主义的定位,总的来说,所有的机器都是人的技能的延伸,人工智能是让医生更加高端的助手,是冰冷的机器无法代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