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已经会这些了,你慌不慌?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人工智能可以做什么?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有答案,毋庸置疑,AI可以帮助我们分担很多重复性的繁重劳动,从而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像物流行业的无人仓库,银行的智能柜员,安防领域的人脸识别监控等,都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你能想象人工智能可以写诗、作画、编剧本、创作音乐、剪辑电影宣传片甚至提供广告创意吗?是的,在这些我们自己最自豪的领域中,人类的创造力正在被人工智能挑战。
画作合成2015年开始,谷歌就将自家的图片生成技术IncepTIonism开源了,并称之为Deep Dream。事实上,IncepTIonism在一开始仅仅用于支持谷歌的图片管理软件,用于图像的识别和分类。但当人们使用它进行图像合成时,图片中却出现了大量的旋涡、抽象纹理和眼睛,使图片显得神奇而迷幻(由于大多数图片让我觉得不太舒服,因此没有引用图片,好奇的朋友请自行百度)。
不过,俄罗斯的一款手机软件Ostagram,却利用Deep Dream将两张图片合二为一,合成后效果令人惊艳,可以称之为艺术通过科技的二次创作。
(使用ostagram进行合成的画作)
创作诗歌2016年,上海玻森数据推出了智能做事机器人“编诗姬”,它由玻森数据自主研发,采用语义分析与深度学习技术,通过包含超过5w首唐诗的汉语言数据库,可以在三秒内作一首七言或五言诗,甚至还可以进行填词作诗。
(由编诗姬所生成的一首五言绝句)
美中不足的是,“编诗姬”所作的诗,虽然文笔辞藻类似于唐诗,并且在不断尝试中,甚至可能出现难得的佳作,但却“有诗感而无诗意”。一首诗词的意境是判断诗词好坏的关键,历代诗词大家的流芳之笔无不包含深情,而这是机器还不具备的。
写小说2016年2月,利用人工智能撰写的小说《计算机创作小说的那一天》通过了日本“星新一”文学奖比赛的初审。该小说由日本公立函馆未来大学松原仁教授带领的团队提交。
不过,名古屋大学的佐藤理史教授指出,“其实很难说这到底是人写的,还是电脑写的。”在写作过程中,计算机只是依据事先准备好的大量词句素材,选择使用,组合词汇,形成语句段落,最终自动生成小说。而设定主人公、登场人物、故事梗概,甚至后期的润色编辑等工作,依然是由人类完成的。
参与电影剪辑2016年上映的科幻电影《摩根》(Morgan),有一版较为特殊的宣传片,是有IBM的人工智能系统Waston所制作,制作过程全程没有人工参与。由人工智能为人工智能电影剪辑宣传片,也可以看出制片方的一片良苦用心了。
Watson研究团队借助机器学习技术,将100部恐怖电影的预告片中的每个镜头分离出来,对Watson进行训练,将其中的视觉、音频、场景等要素进行总结。全长1分15秒的宣传片,与一般的电影预告并没有太多的区别,丝毫看不出来自人工智能的手笔。
(电影《摩根》)
提供广告创意2011年成立的五彩传媒公司,在近期推出了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五彩大脑。它收集获奖广告,并在网上爬取其他优秀的广告创意,对它们进行标签化和结构化处理,再根据客户需要的品牌和产品标签,可以1秒内生成数个广告创意。
尽管五彩大脑生成的不是最终对外传播的广告,但是它可以帮助工作人员进行提案和头脑风暴,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原宣亚国际高级副总裁Lawrence表示:“虽然目前并不能知道这样的系统能产生什么质量的创意,能为广告营销人员节省多少时间,但它确实戳中了广告行业对于创意生成的痛点。”
人工智能依然不能取代人类的创造力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绘画、诗歌、小说创作还是电影剪辑,在这些创意项目中,人工智能所做的依然不是真正的“创造”。它是在一个限定范围的数据库中,依照训练素材的行为模式,对素材进行了整理、排序和分类。
而人类的创作灵感,则来自于对开放世界的认知和长期的自我思考。因此,人工智能想要在创造力上超过人类,可能为时尚早。
不过,在电影宣传片制作、广告创意等方面,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在这些更贴近商业应用的领域,AI能够带来的高效率、低成本和对用户的精准判断,将与行业进行结合,或许可以产生全新的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