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联网设备数量将达260亿台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中国信通院发布《物联网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微软、华为、软银、高通、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合称)等全球知名企业均从不同环节布局物联网,产业大规模发展的条件正快速形成,未来2—3年将成为物联网产业生态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场分析公司高德纳(Gartnert)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联网设备数量将达260亿台,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1.9万亿美元。物联网的发展已经进入黄金期,它将为人类带来一个怎样的时代?
物联网到底是一张什么“网”?怎么联?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的网络”。当把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装备到现实中的各种物体上,所有资料都可以形成数据并上传至网络时,一切真实的物体就可以被赋予“智能”,物与物、人与物之间就可以实现“沟通”和“对话”,物联网也就随之形成。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络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在我国“十三五”规划中,也提出积极推进物联网发展。
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实际上,物联网技术早就已经“潜伏”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当中了。比如,现在我们使用的第二代身份证以及部分高校发放的校园一卡通等,内置射频识别芯片,芯片存储居民或学生基本信息,在读写器上一扫,即可显示持卡人基本信息。再如,不少高速公路都设有了ETC(不停车收费)系统,这些收费站口无人工收费,而是在车辆内部安装识别芯片,司机只要减速行驶,计费系统即能自动完成收费,这样不仅增加通行效率,也节约了管理成本。
有分析预测,未来5年,差不多所有人们能看见的东西都将被纳入物联网。大到国防安全、智慧政务,小到智慧社区、智能家居,物联网的革命性在于可以把一切物体进行连接、交互,形成一个万物互联的新网络,这个网络的体量将是互联网的万倍以上。甚至有人将物联网称为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化革命之后的又一场革命——智慧革命。
中国吹响冲锋号
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7500亿元,“十二五”时期联合增长率达到25%,通过网络机器到机器连接数超过1亿,占据全球总量的31%,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
2016年12月27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在中国政府网公开发布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有20处提到“物联网”。其中“应用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中,明确指出积极推进物联网发展的具体行动指南:推进物联网感知设施规划布局,发展物联网开环应用;实施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推进物联网应用区域试点,建立城市级物联网接入管理与数据汇聚平台,深化物联网在城市基础设施、生产经营等环节中的应用。
万物互联并不是一个新词,此次在《规划》中的明确提出,仿佛吹响了中国物联网领域全面创新发展的冲锋号。
有许多海外物联网专家对中国的物联网市场信心满满,他们认为,未来中国可能是物联网时代的最大市场与赢家。根据全球知名研究机构埃森哲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在中国物联网对推动行业增长助力明显,预计到2030年,物联网可以创造高达1.8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累积贡献值。
尚有门槛要跨越
尽管物联网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物联网中的一些代表领域已经开始崛起,比如消费型服务机器人、虚拟现实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等产业的火爆,但是,在诸多业内专家看来,物联网要想达到像互联网那样的普及程度,还有若干门槛要跨越。
技术标准的不统一便是其中一道门槛。与移动通信领域的标准之争颇为相似,在物联网领域,各国所使用的标准也不完全相同。物联网的连接技术可分为两类:一是授权频段的广域网技术,以基于蜂窝网络的窄带物联网(NB-IoT)、LTE演进技术增强机器类通信(eMTC)等为代表;另一类是非授权频段的广域网技术。中国将在2017年规模化商用基于蜂窝网络的窄带物联网,三大运营商均已展开了相关的部署。与此同时,专注不同技术标准和领域的巨头们也在这一过程中开始划分新的阵营,并形成不同的生态体系。
另外,物联网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2016年10月21日,美国东部遭遇史上最大规模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近半个美国的网络遭到瘫痪。造成这次事故的元凶,不是往常的个人电脑、服务器,而是不怎么起眼的数字视频录像机等微型智能设备。物联网链接了虚拟与现实世界,其安全问题不仅事关商业利益,更已经关系到国家公共安全。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许只有当在技术标准安全等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之后,物联网的发展才会进入真正的爆发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