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发展步入迷阵 保持清醒才能免走弯路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机器人核心技术薄弱的境遇下,地方政府及企业的过度热捧,无疑会将我国的机器人产业推向冷暖交加的尴尬境地。因而,我国机器人产业更需要冷静,选择正确的技术路线,避免走弯路。
当前,各国都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领域频频发力。虽然在传统制造业领域中国正在急速追赶,但在新一代智能机器人领域由于相关技术储备的薄弱,也存在一些瓶颈。在这种境遇下,地方政府及企业的过度热捧,无疑会将我国的机器人产业推向冷暖交加的尴尬境地。当前,“机器换人”大潮之下掩盖的是政府和企业的热切期待与机器人高端产业低端化现状的不对等。因而,我国机器人产业更需要冷静,选择正确的技术路线,避免走弯路。
风口:我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全球第一
当前智能制造的世界格局处在一种快速发展的动态平衡中。而机器人、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与突破提供了必要条件。12月8 日,在南京举办的以“让制造更聪明”为主题的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中国经济信息社正式发布了《全球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16)》,报告显示我国已名列智能制造发展“先进型”国家行列。
据报告显示,我国在全球智能制造发展指数中综合排名第6位,并且我国智能装备的使用量已跃居世界首位。根据国际机器人产业联盟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全球排名第一,体现了中国制造巨大的发展潜力。
困境:上游核心零部件与产品易用性制约市场发展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中,上游核心零部件的受限于进口严重限制了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突破核心零部件生产的本土企业具备大规模产业化基础,在竞争中具备优势。工业机器人的产业链上中下游分别为零部件、本体和集成,我国企业大多集中在集成端,承担系统二次开发、定制部件和售后服务等附加值低的工作。工业机器人零部件亟需国产化突破,并且是规模化量产的突破,否则没有意义。国内具有机器人零部件研制、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的机器人企业才具备大规模产业化基础,能在接下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但与当前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缺失带来的研发成本居高不下相比,提升工业机器人的易用性可能更加困难。工业机器人需要使用工业控制系统进行精确的编程,但当前市面上的机器人没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它们只能依靠新程序来学习新任务,这种缺陷就限制了工业机器人在可预测的和明确的任务中的应用。然而深度学习已经带来了变革,它将机器人变成学习机器。不需要精确编程,机器人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数据和经验中学习,并能执行多种任务。
展望:政府扶持与技术创新让机器人更智能
对机器人行业来说,从基础研发到产业应用存在着一条分工不同的创新价值链,在这个链条中,不同主体有不同的分工。重点实验室需要明确定位,重点从事基础技术研发和高端技术突破。同时,与其他社会创新主体要作好技术创新的衔接。这分两个层次。一方面,我国正在开展规模巨大的机器换人行动,政府对机器人产业的支持肯定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在关心现实产业的同时,对于前端技术的研发和基础研究也需要更多的支持。
据业内人士分析,机器人的应用发展有三个主要阶段:从制造到制造服务,再到社会服务。现在我们是把机器人当成工友,而在未来机器人可以成为我们的生活伙伴。它将拥有轻巧的、柔顺就像人手臂一样灵活、安全的操作臂,还将拥有一个机动灵活、自主安全移动的载体,它可以和人安全互动、进行情感交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