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扫地机器人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目前,扫地机器人俨然成为了服务机器人领域的“香饽饽”。今年的双十一,扫地机器人各大品牌赚得不亦乐乎。可就在这个风光的“摇钱树”背后,到底隐藏了多少技术?未来,它又将何去何从?从本文一窥便知。
经过长期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在技术上已较为成熟,但服务机器人近年才获得广大科研人员和企业重视,并逐步进入普通百姓家庭,其发展历史较短。目前,学术界对服务机器人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给出的服务机器人概要定义为:服务机器人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它能完成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服务工作。
服务机器人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如教育、娱乐、特种(安防、军用)、导购、迎宾、医疗、金融、物流、电子商务、商务秘书等。其中,家庭清洁机器人是现阶段销售数量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类服务机器人。家庭清洁机器人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窗户清洁机器人、空气净化机器人、吸尘机器人等。扫地机器人则是家庭清洁机器人的最主要成员,市场占比达到96%以上。
服务机器人的需求量已超过工业机器人,表现出更为强劲的市场需求,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想象空间。
服务机器人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需求,并且大多数市场定价在几百元至几千元的范围内,近几年其市场规模实现了爆炸式增长。根据IFR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服务机器人销量达到330万台,销售额约为12亿美元,同比增长24%。预计2015年至2018年期间,服务机器人销量将会大幅增长,累计销量可达2590万台,销售额预计可累计达到122亿美元。同时,根据我国相关研究单位的预测,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在2017年突破200亿元。
扫地机器人发展现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受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影响,人们希望更多地从繁琐的家庭日常清洁事务中解脱出来。这无疑是清洁机器人进入家庭的市场诉求。
扫地机器人作为清洁机器人的一种,其针对的目标用户是所有家庭,其需求痛点恰恰是为了使人们从日常地板清洁工作中解放出来,它迎合了市场痛点的需求。最早的扫地机器人来源于伊莱克斯、戴森等领衔的吸尘器行业。
2002年伊莱克斯在原有高质量吸尘器的基础上,开发了“三叶虫”扫地机器人——全世界第一款全自动扫地机器人。随后iRobot公司先后生产了7代家务机器人Roomba,成为了这一领域的代表产品系列。
2010年左右,国内的扫地机器人品牌纷纷涌现,并逐步实现产业化。目前,国内市场已拥有几十家扫地机器人品牌,如科沃斯、iRobot、福玛特、地贝、Xrobot、海尔、美的、Prosenic、飞利浦和三星等。但是,本土成立且具备核心研发能力的扫地机器人企业占比并不高。
近几年,扫地机器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市场发展十分迅猛。前期发展阶段,扫地机器人主要以改进扫地效能为主。现阶段,扫地机器人在保证提供较优良的清洁效果后,势必转向多传感器融合、导航、路径规划等智能化核心技术的发展方向上。
扫地机器人关键技术用户直观可见的扫地机器人基本功能为清扫、吸尘、拖地等,因此相关企业在清扫毛刷的材料、结构形式、旋转速度/方式,以及吸尘原理、吸尘机构形式、拖布材料、拖布布置方式、供水量、供水方式等基本功能原理和技术方面不断优化。同时,为了实现更好的清洁效果、更良好的用户体验,扫地机器人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涉及到如下几项关键技术。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是指综合来自多个传感器的感知数据,以便产生更可靠、更准确或更全面的机器人状态信息,如在扫地机器人中融合激光雷达、超声传感器、红外传感器、里程计的信息等。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处理的基本原理类似于人类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能够通过对多种传感器反馈信息的合理分析与使用,得以降低各种单一传感器在空间和时间局限性方面的影响,并且通过冗余信息的解析,更加完善和更加精确地反映出检测对象的特性,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得到对观测环境具备较高可行性的一致性结果。
室内导航和定位技术扫地机器人需要自主移动,无论是局部实时避障,还是全局规划,都需要较精确地确定机器人或障碍物的当前状态及位置,以完成导航、避障及路径规划等任务。一般地,机器人通过航位推算方法、信标定位方法以及混合定位方法,实现室内移动机器人的导航和定位。
航位推算方法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机器人自身的里程计、陀螺仪、加速度计等内部传感器,实时解算机器人自身的速度、姿态信息。以出发点为绝对零点,则可以渐进累加地推算出机器人当前所在的位置和姿态。此种方法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积分运算误差和定时系统时差引起的误差将会逐渐累积,因此不适于长时间的精确定位。
扫地机器人在室内地板上的运动可视为在二维平面内的运动,如果室内允许布置信标(如充电桩或其他满足信标条件的标志物),则可以通过传感器,检测机器人与信标之间的相对距离与位姿,实现扫地机器人的室内导航与定位。信标定位的优点是可实现实时检测,没有累积误差,精度稳定性好,且可通过多信标冗余覆盖的方式,彼此互为位置校准或当某个信标故障时,机器人仍可成功定位。
混合定位方法融合了航位推算方法与信标定位方法各自的优势。
路径规划算法扫地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尽量做到清扫面积全覆盖且行走路径不重叠,这就需要依据某个或某些优化准则进行最优路径规划,在其工作空间中找到一条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可以避开障碍物的最优路径。
根据对环境信息的把握程度,我们可以把路径规划分为,基于已知地图的全局路径规划和基于传感器信息的局部路径规划。其中,以获取障碍物信息是静态还是动态的角度看,全局路径规划属于静态规划(离线规划),局部路径规划属于动态规划(在线规划)。
全局路径规划需要建立工作空间的详细地图,根据地图包含的环境信息进行路径规划;局部路径规划则根据传感器实时采集的周边环境信息,确定所在地图的位置及其局部的障碍物分布情况,从而可以选出从当前结点到邻近子目标结点的最优路径。
常用路径规划算法主要有人工势场法、Dijkstra算法、Floyed算法、SPFA算法(Bellman_Ford改进算法)、A*算法、D*算法、DWA算法、图论最短算法、遗传算法、元胞自动机算法、免疫算法、禁忌搜索算法、模拟退火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算法、蚁群算法、粒子群算法等。
扫地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 高性价比、高性能传感器的融合应用目前,扫地机器人多采用红外传感器、接触式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少部分高端机型使用了线扫描激光雷达传感器。对于智能化的扫地机器人室内定位和复杂路径规划的需求而言,传感器提供的信息尚显不足。
将来,视觉传感器(深度摄像头、仿生视觉、结构光传感器)、低成本高性能激光雷达传感器、软体防碰撞接触式传感器等高性能、新型传感器的应用,将给扫地机器人决策提供更丰富的参考信息。同时,在算法层面,需要深挖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处理算法,在纷繁复杂的传感器反馈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根据优化策略规则制定决策。
家用功能的模块化集成,实现智能扫地机器人多任务功能在实现扫地机器人基本的扫地、吸尘、拖地等功能的基础上,模块化集成,如空气净化、加湿、沟通交流、室内玩具、儿童写字板等功能模块,实现智能化扫地机器人的一专多用。扫地机器人本体可以平台化,即实现室内智能移动平台的功能,具备基本的避障、路径规划、软硬件交互接口等功能,而其他功能均以模块化的形式进行加载,给用户更多的自主选择余地,实现细分市场的拓展。
智能程度提升、智能算法拓展应用借助语音识别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逐步发展,如声源定位和声纹识别技术研究的深入、人脸识别技术的成熟、物品识别技术性能的提高,我们可更有效地提高扫地机器人对家庭环境的融入程度,提升扫地机器人与家庭成员的智能交互能力。
同时,我们应研究并设计各种智能人机接口,如多语种语音、自然语言理解、图像、手写字识别等,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用户和不同的应用任务,提高人与机器人交互的和谐性,实现人机交互的简单化、多样化、智能化、人性化。
智能扫地机器人作为现阶段销量最大的家用服务机器人,未来将能够对语言进行自我学习,并在社会化环境中向他人学习,把这种语言能力转化为自主学习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未来,机器人将掌握更多的自主性能力,实现智能扫地机器人功能定位的本质性革新与发展。
扫地机器人网络节点化目前,部分智能扫地机器人已通过网络连接实现了远程控制功能,一些扫地机器人还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实现了远程安防监控的功能。扫地机器人体积小、可移动等特点成为其作为网络终端节点的独特优势,可延展远程安防、智能家居、视频/语音通讯终端、健康助理、陪伴聊天等多种网络节点化功能。
前景看好扫地机器人市场处在不断发展壮大的时期。为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和拟合实际功能的需求,扫地机器人会不断进化和提升,将在融合型传感系统、功能定位、智能化程度、网络服务,以及多机协作和自我学习等方面不断发展,实现扫地机器人真正意义的智能化,使扫地机器人发展成为人们的家用高科技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