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众号精选 > 物联传媒
[导读]物联传媒本文作者:露西上周,关于粮食浪费的问题,又上了央视《新闻联播》的头条。之所以说"又",是因为上一次在国家层面大力号召"节约粮食",还是2013年的"光盘行动"。当时的力度之大,即便时过境迁以后,我们依然能在不少饭店看到提倡"光盘",减少浪费的标语。而2020年这一次,结合...

本文来源:物联传媒

本文作者:露西


上周,关于粮食浪费的问题,又上了央视《新闻联播》的头条。


之所以说"又",是因为上一次在国家层面大力号召"节约粮食",还是2013年的"光盘行动"。当时的力度之大,即便时过境迁以后,我们依然能在不少饭店看到提倡"光盘",减少浪费的标语。



而2020年这一次,结合此刻的内外环境,


一有疫情影响全世界粮食收成,部分粮食主产国限制出口;


非洲和南亚蝗灾导致全球粮食减产;


我国小麦收购同比减少近千万吨,农民储粮惜售情况增多;


四有长江中下游遭遇洪水灾害,或一定程度影响秋收水稻产量……


各种因素的堆叠,不免让人思考:此刻宣布节约粮食,严禁浪费,究竟意味着什么?


笔者相信,我国粮食储备充足,尚无粮食紧缺的问题。但是在此刻的形势下,培养良好的节约意识,加强对粮食安全的危机意识,这样的要求无可厚非。


而餐饮浪费,其实不只是一个小小的个人习惯问题,其所能影响到的范围,或许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正如同古时兵家常提到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无辎重则亡,军无粮食则亡",强调粮食安全,一定有其正确性。


粮食安全背景下,农业发展的问题


即便遇上粮食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我国农业产业确实正在面临耕地减少从事农业的青壮年劳动力减少两大问题,应当获得理性的思考与对待。


此外,农业发展长期以来的现代化程度不足、低流通效率、信息开放程度不足、回报周期长、受气候变化影响大、高收益风险等问题,仍然在期待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笔者还关注到,很多网友提出"中国的粮食自给率达到了85%,为何依旧需要进口"这一问题, 其实农业农村部早年曾对此作出解答,具体仍是两个原因:


一个是结构性需要,像大豆这类品种依然需要进口来弥补缺口,以及进口其他产需平衡的品种是为了丰富民众选择的品种类型;


另一个是价格性竞争,国内因为农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足导致成本增加,在粮食价格上确实不具备竞争力。


当然还有更多的经济学和政治学门道暂且不提,但调整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已经是必须要做的事。


在上月于深圳举行的"2020中国物联网CEO千人大会"中,丰疆智能大数据有限公司CEO秦硕也在演讲中表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数字农业需要的技术已经成熟,配套条件已具备,新农思维已经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将从培养新农民、带动大资本、实现高效率三点着手解决问题。"


政企争相涌入,数字农业亮点颇多


在正常的经营流程中,农业生产分为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


产前环节包括农业化机械、化肥、农药、种子、牲畜良种等农用物资的生产供应;


产中环节体现对农产品状况的了解,保护其正常生长的措施;


产后环节涵盖农产品收购、贮藏、加工、包装、销售等变现方式。


数字农业,其实就是农业全产业链优化的过程。通过对物联网、大数据、AI、互联网等技术的使用,实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的种植养殖,并且用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流通成本将产品运输到销售地点,获取最大化的收益。


近年来,业界关于数字农业的讨论已经达到新的阶段。


从2018年京东推出"跑步鸡",阿里推出"200公里猪"的事件说起,科技大佬们进军农业,直指养殖业、畜牧业的产品监控和过程追溯痛点,带来了诸如"品牌化打造、溢价提升、精细化操作、互联网服务化"等现代化发展思维方式,农户们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方式,获得更安全、更值钱的赚钱手段。


再有生猪养殖一事,阿里、京东这类公司,不断在找机会成为传统养殖企业的合作伙伴,利用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方面的优势,帮助缺少智能技术研发能力的传统养殖企业转型升级。基于此,才会有猪脸识别、智能饲喂、智能环控、智能清扫、智能监控、智能称重等智能养殖应用蜂拥出现。


各级政府对数字农业的积极性也达到史上新高。


4月,宁陵县人民政府和工商财富金融服务外包(北京)有限公司签约数字农业产业园项目,旨在完善宁陵县酥梨全产业链开发模式,统筹布局种植、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研发等环节的技术应用,实现宁陵的深加工产业化,打造宁陵数字农业。


5月,位于上海市崇明区的阿里巴巴翠冠梨数字农业基地宣布进入项目调试阶段。这是2019年12月盒马与上海市崇明区达成战略合作后首个重要的落地项目,如今梨园内已经部署了数据传感器、无人机、无人值守果园机器人、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溯源系统、农事管理系统、物联网云平台等软硬件各项设施,未来该基地的高品质翠冠梨将直供盒马线下线上全平台。



同样5月,京东数字农业成都研究院揭牌。该研究院旨在建立一个数字农业大数据中心,以成都市的邛崃市、崇州市、大邑县、金堂县、蒲江县等地为重点,推出"油(天府菜籽油)、果(猕猴桃、柑橘)、菌(食用菌)"三个重要区域特色优势农产品,推动成都数字农业加速发展。


数字农业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


虽然拥有了阿里、京东、腾讯等典型科技巨头以及各垂直领域专业玩家的加入,依然掩盖不了数字农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尚未带来稳定可靠的经济收入。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中发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农业数字经济仅占农业增加值的7.3%,远低于工业18.3%、服务业35.9%的水平。另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监测,2018年全国县域用于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投入,25.2%的县域低于10万元,仅有20.0%的县域在500万元以上。


更有从业者指出,国内数字农业的发展没有那么乐观,目前仍多是面子工程,撇开高大上的展示大屏,真正用数字化解决农业实际问题的案例屈指可数。


之所以推进困难,存在的原因不少:


1、项目多由政府牵头推动,相较其他领域民间资本的参与度不高,市场活跃度不高。


2、农业项目涉及的各级关系较多,到了基层关系(县和村的基层组织)往往最难打通。


3、意识形态上存在偏差,有些项目会从可复制的角度出发解决农业存在的实际问题,也有些项目仅仅是不考虑投入产出比的示范园"面子工程"。


4、农业软硬件基础设施薄弱,数字农业需要的基础设备和软件服务成本过高,农民或农业企业的接受程度受影响降低。


5、农业环境相对分散且易变化,加大了技术实施与设备维护的成本。


6、行业依然缺乏统一的标准,各产品间难以互联互通,从而影响整体的发展。


以上笔者整理的这些,或许只是一部分,产业人士一定还有更多的观察与思考。


但无论如何,用科技提升效率,用渠道打造市场,数字化农业之路,即便道阻且长,在强调"粮食安全"的当下,却也值得坚定意志走下去。


~END~


IOTE2021物联网展正式启动招商!

苏州站:

2021年4月7-9日 苏州国际博览中心

深圳站:

2021年8月

参展联系:

陈江汉先生 18676385933(微信同号)


今日份需求已上线

1.求购管道监测方案

2.寻5G增强视频监控方案

3.更多需求:https://www.iotku.com/Biz/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展会精彩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21ic获得授权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