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2016年智能家居市场现状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从行业数据分析及厂家频频动作来看,智能家居前景看似美好,但是近来资本市场趋冷,消费市场也没有亮眼表现,凸显的是全行业的创新乏力。智能家居到底有没有市场?智能家居行业目前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什么?本文试图为你窥探一二。
观——2015至2016资本市场的“华丽转身”
易观智库去年曾经发布过一篇关于中国智能家居市场的专题研究报告,分析认为,得益于市场不断增多的智能家居硬件产品,并在消费市场中日益普及,中国智能家居规模在2016年将出现明显增长,至2018年,随着智能家居从基础建设(包括系统及大数据平台)到中端硬件的完善,智能家居产品将被消费市场接受,市场规模将达1800亿元人民币。
至今年七月底,国内智能硬件媒体智东西公布了他们的智能家居创业公司调研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国内已有12家企业融资过亿,整体来看智能家居企业因数量众多,领域内细分品类丰富,总体融资数额达到26.6亿元。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美好,但实际上,进入到2016下半年,资本圈对智能家居行业的态度由热转冷,六月后至今可查的较大笔融资仅欧瑞博一例,态度转变之快令人大呼看不懂!
察——圈内圈外冰火两重天的背后
与圈外唱衰声音此起彼伏不同的是,智能家居圈内却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科技公司如华为、小米,电商平台如阿里、京东,互联网公司如腾讯、百度、360,传统家电厂商如海尔、美的扎堆式的进入这片“蓝海”,希望占得先机。
其中华为推出了OpenLife智能家居开放生态平台,阿里、京东、腾讯则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智能家居产品,并向此类产品提供自己的智能物联平台,这些企业都以提供技术平台的方式进入到智能家居领域;而小米今年推出米家概念,化整为零,以单品打拼市场;传统家电厂商则只是为已有的成熟产品加入互联功能,以期提高用户体验。
虽然巨头扎堆,中国顶尖的技术人才拼力研发,但在这圈内圈外冰火两重天的背后,是全行业的创新乏力。艾瑞的市场调研显示,智能家居产品的用户使用依赖度偏低,用户反馈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产品不稳定”、“易损坏”、“部分功能无价值”上。这样的产品市场表现可想而知,无法变现的情况下,其受到资本的冷遇亦属必然。
辩——智能家居究竟有没有市场
智能家居产品当下并不是刚需,我们并不需要回到家,电灯自动开启,空调自动启动将室内调整至最适宜温度,但这能说明智能家居产品就不会有市场么?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在于供需的平衡,一段时间内的价格意义在于买卖双方对产品价值达成的广泛共识,稀缺的产品上市价格被人为炒高,供货充分后价格开始回落,需求不足时,经销商开始降价,一旦价格足够低,成交量就会立刻上升。所以成交不足不等于没有市场,也不能说明非刚需的产品没有市场需求,无人机市场就是最好的注脚,而大疆目前估值已达100亿美金。
我们再将眼光放至国外,CBINSIGHTS的研报显示处于A轮前融资阶段的公司年订单量占所有公司订单量的比例增加了22%,从2011年的52%增加到了2016年上半年的74%,同时获得种子资金的公司数量也有所增加,2013年只有13家公司获得了种子资金,而从2014年以后,获得种子资金的公司平均每年有25家,投资者不乏国内著名资本。而智能家居产品在国外已经逐渐被市场接受,根据CNET与ColdwellBanker对美国人智能家居的调查,发现超过1/4的美国人(28%)已经拥有某种智能家居产品。但在中国则是另一种景象,中国这一数据尚未达5%。
从艾瑞的市场调研看,国内消费者对智能家居产品的认知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一旦接触后,转化为购买的转化率非常高,达到50%以上。显然,目前国内智能家居产品市场还缺乏培育,这需要产业与信息渠道的共同努力。
评——技术和观念才是最大的发展瓶颈
随着智能家居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硬件厂商日益认识到智能家居产品与普通科技产品的不同,由于产品深度渗透入人类的生活空间中,使用体验成为决定产品成败的关键,这一点与智能手机何其相似!因此,行业内一些有识之士指出智能家居产品并不是一锤子买卖,售后的整个体验过程中,用户反馈及产品迭代服务才是智能家居厂商最应该关注的,而这正是目前智能家居企业普遍缺乏的。在真正服务于用户,讲求用户体验的互联网思维未深入骨髓之前,智能家居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离走出资本寒冬还有很长的路。
从国外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来看,得益于全球顶尖科技企业的助力(甚至是直接收购),智能家居产品将会插上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两个翅膀,一旦两大技术融合完成,人类未来的人居生活将会出现深刻变革。这(技术的革新)也是国内外资本青睐这些高科技企业的原因,用《罗辑思维》的说法,不是资本变得吝啬了,而是资本对不靠谱的项目变得吝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