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AR概念热度不减 但国内VR硬件将面临行业洗牌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上周,深圳迎来第二届国际创客周,VR/AR概念热度不减,又掀浪潮。中国基金报记者趁此对国内现有VR公司进行了一个梳理,结果并不乐观。
目前,国内已出现数百家专注于VR的创业公司,其中不乏新三板挂牌公司的身影。然而,这些VR公司发展差异颇大,盈利模式也不够清晰,颇有赔钱赚吆喝之势。
此外,国内VR硬件公司最终可能只有几家能活下来。但这不是凛冬将至,而是去粗取精。
新三板VR公司过半数亏损
2016年被称为VR元年,投资银行Digi-Capital发布报告预计,到2020年全球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美元,而国内VR市场在2015至2017年3年间能实现200%至300%的高速增长,2017年市场规模预计达21.6亿元人民币。
据记者统计,目前在新三板市场,主营VR产业和涉足VR概念的公司有23家,从这23家公司上半年业绩情况来看,VR行业的发展似乎不如其概念炒作来得火热。
从上半年年报来看,有13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亏损,其中不乏身临其境和曼恒数字这些主营VR多年的公司。
深耕VR业务9年,也是最早从事VR相关产业的高科技公司曼恒数字,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039万元,同比增长95.48%,亏损虽然较去年同期缩小30.79%,但仍然亏损711万元。
被称为新三板虚拟现实第一股的身临其境,业绩也不如意,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40万元,同比下降62.43%,净利润亏损647万元,亏损扩大194.48%。
另外一家专注于数字视觉体验的数虎图像,上半年亏损严重,净利润亏损500万元,营业收入也比去年同期减少29.24%。
在这23家公司中,上半年盈利最多的是盟云移软,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7521.8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83.45%,净利润为3126.9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619%。另外一家净利润超过1000万的是从医疗培训跨界到VR行业的天堰科技,净利润1580.9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6%。
值得注意的是,其余盈利的8家公司,净利润都在百万以下,合计2000万左右,却不抵盟云移软一家公司的利润。
经营模式尚不清晰,大批公司面临淘汰
国内的VR市场刚起步,在一波接着一波的概念炒作后,如何在元年之后得以生存,拿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才是企业需要深思熟虑的。
单从硬件设备和研发来看,国内很多的企业目前仍处于偏模式轻技术的状态,内容单一,缺乏创新,从市面上大批量的VR眼镜就能看出来。
安信证券分析师诸海滨指出,国内VR市场的硬件领域在VR显示器、VR眼镜盒子、VR一体机方向均有涉及,但超过80%的产品均为VR眼镜盒子,技术含量低,造价成本低,进入门槛低,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的VR显示器、VR一体机产品的厂商屈指可数。
各家公司使出浑身解数,开发与VR概念相契合的产品,但盈利模式仍不清晰。
比如,盟云软移,其营收大增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公司增强虚拟游戏开发、移动互联网广告发行等业务。再比如,为铁路和地铁等机构做虚拟现实解决方案而涉足VR的腾实信,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82万元,同比增长149%。但其净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高铁运营线路里程大幅增加,车辆设备数量增加较快,因此各运营站段需要的人员增加较快,培训压力骤增。
投资者对于涉足VR相关领域公司的投资也较为谨慎。一位从事新三板投资的人士对记者表示,VR这两年才刚刚热起来,但从目前的盈利模式,到技术层面,再到用户体验,都还不太明朗,大多是停留在概念上。“之前接触过一些声称做VR的公司,往往看不到实际的产品,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他说。
艾媒咨询一份报告认为,预计今年下半年将淘汰大批硬件创业型企业,而不少企业也将从内容端切入,从硬件生产转向内容产出。
对此,中银国际分析师田世欣指出,VR硬件性能将在1~2年后有所突破,行业标准与生态平台将随之诞生,但主要还是由海外硬件巨头主导。而国内创业型中小企业硬件开发技术竞争力不足,一窝蜂式的项目投入导致山寨成风,伪概念和炒作现象严重,国内VR硬件必将面临行业大洗牌,目前经过2015年一轮淘汰后留存下来的五六十家硬件企业最终存活的可能只有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