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刷机”将带来市场的一轮洗牌?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导语:在安卓手机时代,刷机让手机能够快速升级功能与切换主题,对功能进行定制优化,别小看这一点,小米基于MIUI的雄起,正是抓住了这一波红利。从个人刷机到厂商定制的“刷机”繁荣时代,是智能手机软硬件产业成熟和标准化所致。现在这一套路正成为消费级机器人领域的一大趋势,将带来消费级机器人市场的一轮洗牌?
当图灵机器人、ROOBO相继推出各自的机器人系统,腾讯也着手要建机器人平台时,看似机器人的“刷机”时代即将到来。当然,我们这里讲的“刷机”并非简单的刷系统,而是系统、硬件、服务等各方独立协作等机器人产业路径。将系统与主板方案打包,形成标准化和成熟化的集成方案提供给硬件厂商,以简化和加快机器人产品的落地,不失为一件美事。
通过智东西与产业链人士的多方沟通与交流,基于国内机器人市场现状的调查和数据基础,我们对于“机器人的系统标准化”的美好愿景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模式与脉络得以呈现,问题和障碍接踵而至。或许现实的骨感还不足以支撑平台化的重量,但从实际案例的落地我们也看到不少希望和可能。
这里我们所指的消费机器人通常指家庭陪伴、儿童教育这一类现在的主流市场化产品,经过过去1~2年发展,这类产品已经发展出一定规模,其前身形态可追溯到儿童故事机、平板电脑或儿童学习机。
一、市场现状:年出货量在10万台以下
近几年,语音交互、物联网连接、云端服务与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机器人行业的产品落地和市场完善。但是,蓝海市场中不乏风险与挑战。
通过对现存数十家创业品牌的深入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产品平板型、桌面型、故事机型的机器人同质化仍较明显,存在以下几方面趋势:
1)在用户人群方面,儿童早教类、陪伴类产品占据着国内消费类机器人的重要比例和需求。
2)在功能体验层面,人机交互模式仍缺乏自主性、流畅性,辨识准确度有待提高,内容成为重要的后端竞争力。
3)销量方面,国内品牌的年销量数据基本均在十万台以下,主要渠道仍以国内市场为主,较理想成绩集中在5-6万台区间内。
4)价格水平,千元级以下的产品更容易形成一定的销售规模,而1500-2000元、2000元以上价位的产品通常年销量基本不会超过三万台。
5)产品成熟度方面,语音交互技术最先落地,视觉识别、深度学习等技术正逐步融合。但受限于系统研发缓慢、供应链整合难度大,产品推进周期较长。
一般技术力量团队,从样机面世到真正产品落地通常还需折腾一年半载,错过了当下的需求趋势,甚至面临生存困境。
总体来看,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催生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但一切还处于早期阶段。不过充满希望的方向并不缺少勇者,尽管销量数据和盈利点并不够鼓舞人心,但坚定信念和资本支持还是催生出前赴后继的创业者。
单品模式难以突破时,系统/平台式的玩法开始初见成效。
二、平台模式:分工合作 缩减一半周期
所谓的平台模式是指,由系统/平台方提供主板与配套系统方案,硬件厂商利用自有的人物IP、品牌资源等优势,如迪士尼、奥飞等手握大量动漫IP的公司,具有生产和渠道积累的玩具公司,以及部分传统家电品牌商也希望通过服务类机器人布局IoT领域等。他们给出产品原型或ID设计参考,然后双方共同定义和推动产品的落地。
为确保系统厂商方案的成熟和可靠性,通常系统/平台提供方在前期会先试验一款机器人样机,作为双方合作的产品模版参考。
在笔者跟进的某合作案例中,缺乏相关开发经验的团队通过与系统集成方合作的模式,产品研发周期由约一年缩短至半年左右。
首先,双方在合作意向达成后均成立具体的项目对接组,就产品定义和形态沟通进行沟通和确认。案例中厂商使用自有动画IP形象,套用集成系统与简单应用的芯片主板,一台初步的样机约一个月内完成。
样机的成形和确认标志着双方意向的初步吻合。接下来,系统集成方将根据厂商对于产品形象的具体需求进行开发,包括人物的声音语调、身份背景、知识系统等个性化特性。其中个性化的语音语调可通过指定声音训练和TDS语音技术合成,关于人物的身份背景、知识库等将作为机器人的重要内容资源。
然后,厂商和系统集成方均进入量产阶段,系统提供方将提供基于定制化集成系统的主板芯片,合作厂商则负责零部件及外壳的生产。在产品调试和品管过程,还需系统提供和硬件厂商共同完成。最后实现量产,产品上市。
从立项到最后产品落地,通过系统提供商与硬件厂商合作,双方的优势和资源得到有效发挥,一款全新的产品周期控制在12个月左右。较普通团队或初创公司,进度和上市时间都得到较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