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内忧外患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中国新能源市场可以说是未来汽车领域的最大占比国,而且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中国开始逐步完成从传统到新能源的转型,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了解中国市场大环境发展,是企业奠定发展路线的根本,那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着那些严峻挑战呢?我们来着手分析下。
外患:外企的强势抢占,电池的价格竞争
从外企来看,特斯拉、通用、日产一直都非常重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随后,大众、宝马、丰田等企业也一改过去观望心态,开始发力中国新能源市场,因强大的地基,加之多年在上在中国市场打下的良好渠道,资本的雄厚给中国新能源企业带来沉重的压力。
从另一方面看,2015年中国应用于电动汽车的动力锂电池产量15.9GWH,同比增长356.7%,而当前新能源可靠性当属电力驱动,电池技术发展又当属三星、LG、松下等外企掌握庞大市场份额,从这一点看中国已失去主动权,虽说中国资本顶着巨大压力收购一些外企,意图抵制这种一面倒的局势,但是面对超低价格1元/wh竞争决策下,中国电池企业也稍显乏力。企业战略/政府策略甚至一两年一改来适应新的形势,面对强敌,但中国弯道超车的黄金时间已然不多。
内忧:政府补贴的退出,骗补事件的发生,基础设施的不完善
中国跃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市场,但中央政府普惠式补贴将逐步退坡并于2020年全部退出,在地方补贴提前退出或成潮流的形势下,以比亚迪、北汽、吉利、长安为代表的自主电动车企能否适应逐步乃至纯市场化的竞争环境还是个问题。
骗补事件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昔日“家电骗补”的乌云还未散去,今朝又现新能源汽车骗补汗颜之事。主要诱因是产业处于爆发初期,相关政策不尽完善,导致一部分人钻营政策漏洞、投机取巧。
截至6月底,全国已建成公共充电桩8.1万个,随车建成私人充电桩超过5万个,仍是个老大难问题,用户已经相继出现“里程恐惧”等负面影响,可见基础的重要性,随着私人领域市场崛起,未来破局个人充电桩建设是产业必须解决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