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标准冻结,华为在NB-IoT又有大动作!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NB-IoT标准已在6月份冻结,毫无疑问,今年将是NB-IoT产业的关键发力年。无论是芯片供应商、运营商甚至国家政府,生态链各方都在积极推进NB-IoT的商业化运营。近日华为在公开场合透露,其NB-IoT商用芯片将会率先于今年Q4实现量产,首个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基地也将在福州落地,此举预示着我国NB-IoT产业将进入实质性发力阶段。
风口上的猪?华为要做“造风者”
“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雷军这句话被无数智能硬件创业公司奉为至理名言,大家蜂拥而至,摆好POSE等风来——结果三年之后风没等到,只等到一句“集体踏空”的死亡判决书。为什么会这样?物联网真的是个大坑吗?
智慧产品圈记者在一次产业活动上遇到了华为无线产品线终端业务管理部市场总监陆江,和他就NB-IoT产业发展做了简单交流。他认为,物联网发展受阻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首先,标准不统一: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但目前行业中标准众多、各自为阵,甚至不同企业基于同一标准做出来的WiFi模块彼此之间也无法直接通讯,再加上物联网应用连接需求、场景差异化较大……这些都给实际应用推动带来很大的困难。
其次,手机配件模式居多:智能硬件企业往往难以跳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思维局限,围绕人机交互的手机生态大做文章。实际上,在物联网领域,有很多传感、计量、监控等应用需求是建立在物与物通信基础之上的全新独立生态。
第三,将物联网混同于消费电子:过去几年物联网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是圈内热圈外冷,各种五花八门的智能硬件产品又是上众筹、又是开线下体验店,B2C成了变味的B2VC,实际销量交白卷。另一方面,国内家电厂商都在积极进行智能化升级,目前白色家电Wi-Fi激活率号称40%,但是售出半年之后还在使用的激活率还剩多少?不到5%!
“这是因为消费者感受不到物联网所带来的切实好处。”陆江认为,物联网现阶段的价值其实还是在B2B2C,以智能家电为例:通过对家电产品运行状态的远程监测,家电厂商可以对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获取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使用喜好,提前预知维修需求,主动提醒消费者更换耗材……而这一切其实只有一个目的——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品牌口碑传播力以及持续回购率。
“物联网不等于智能硬件,更不等于消费电子,满足物与物通信特殊需要的网络建设是第一步。”他说。
图注:华为NB-IoT解决方案
五大技术优势夺取IoT主阵地
IoT时代将有数百亿物体接入网络,而以往通信网络是为人服务,比如近距离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蜂窝网技术看重高速率带宽、允许频繁充电,而物联网中物与物的通信则不然,业务特性、连接需求、场景差异化较大,因而催生了LPWA(低功耗广域网)的兴起,以构建低带宽、低功耗且强覆盖的网络应对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作为远距离无线通讯技术中的佼佼者,NB-IoT具备以下显著优势:
优势一:大连接。在同一基站的情况下,NB-IoT可以比现有无线技术提供50-100倍的接入数。举例来说,受限于带宽,运营商给家庭中每个路由器仅开放8-16个接入口,而一个家庭中往往有多部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未来要想实现全屋智能、上百种传感设备需要联网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难题。而NB-IoT足以轻松满足未来智慧家庭中大量设备联网需求。
优势二:广覆盖。NB-IoT比LTE提升20dB增益,不仅可以满足农村这样的广覆盖需求,对于厂区、地下车库、井盖这类对深度覆盖有要求的应用同样适用。以井盖监测为例,过去GPRS的方式需要伸出一根天线,车辆来往极易损坏,而NB-IoT只要部署得当,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
优势三:超低功耗。低功耗特性是物联网应用一项重要指标,特别对于一些不能经常更换电池的设备和场合,如安置于高山荒野偏远地区中的各类传感监测设备,它们不可能像智能手机一天一充电,长达几年的电池使用寿命是最本质的需求。NB-IoT聚焦小数据量、小速率应用,因此NB-IoT设备功耗可以做到非常小,设备续航时间可以从过去的几个月大幅提升到几年。
优势四:低成本。与LoRa相比,NB-IoT无需重新建网,射频和天线基本上都是复用的。以中国移动为例,900MHZ里面有一个比较宽的频带,只需要清出来一部分2G的频段,就可以直接进行LTE和NB-IoT的同时部署。低速率、低功耗、低带宽同样给NB-IoT芯片以及模块带来低成本优势。
优势五:稳定可靠。NB-IoT直接部署于GSM/LTE网络,但不占用现有网络的语音和数据带宽,保证传统业务和未来物联网业务可同时稳定、可靠的进行。以智能抄表应用为例,PLC抄表数据回收成功率在60%左右,而NB-IoT可以提升至99%。除此之外,与Wi-Fi模式相比NB-IoT的数据安全系数更高,更加受到数据敏感型企业客户的青睐。
市场早期重构商业模式是关键
支持海量连接、有深度覆盖能力、功耗低,这些与生俱来的优势让NB-IoT非常适合于需要传感、计量、监控等功能的智能抄表、智能停车、车辆跟踪、物流监控、智能制造、智慧农林牧渔业以及智能穿戴、智慧家庭、智慧社区等领域。目前广泛商用的2G/3G/4G及其他无线技术都无法满足这些挑战。
图注:GSMA规定的物联网应用7大类24个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