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米Pro 正式发布,OLED屏幕供应商来自京东方与和辉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纵观整个行业,从传统汽车到互联网汽车再到无人车的演变路径上,传统汽车厂商大多采用了渐进式的方式,大致的思路是辅助驾驶—半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今天的特斯拉虽然激进,其实也能归纳进渐进式的阵营之中,而谷歌、百度这样的厂商则是企图直接跑步进入无人驾驶。
真正的无人驾驶,也就是可以直接导航目的地,甚至是彻底拆掉方向盘和油门刹车踏板的无人驾驶,它绝不是一辆车的单独行为,它的背后需要智能交通、通信网络、法律规则等在内的生态环境的成熟。
从最起码的条件来看,它需要5G快速普及商用之后才能真正实现。因为无人驾驶依赖无人车内的机器大脑以及云端的实时数据展开大量的处理运算。根据百度方面的数据表明,在未来的无人驾驶过程之中,单车每小时所产生的数据高达100GB。
4G网络在今天数据吞吐量和延时都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即使是4.5G,也只能勉勉强强,只能缩短至100毫秒。而5G具有高速率(可达10G峰值速率)、低延时(1ms)、大容量(相当于目前的1000倍容量)的特点,只有5G才能真正让延时缩短至1毫秒,并且容纳庞大数据处理的带宽。
以上的理论可能相对比较复杂。打个比方来看,在面临一个复杂的交通环境时,如果采用4G网络,采用自动驾驶你永远都像喝了酒一样只能慢半拍,可能数据还没传输,现场情况就已经发生了改变;如果是4.5G网络,危险还是太大,无法确保安全;只有使用了5G网络才能真正让安全系数提到最高。
这还仅仅只是考虑到了单车的数据运算,再加上智能交通、通信网络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的完善,背后的带宽数据只有5G才能真正带动起来。
而且像谷歌这样的厂商用于完全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目前成本极高,单个就达到达了50—70万元一台。这种成本当下来看,不是普通厂商能够承担的,生产出来的汽车,更不是普通家庭可以买得起的,所以阿里的YunOS造车计划会选择和传统厂商合作推出一款20万不到的评价汽车。因为这是相对稳健的解决方案。
那么5G时代什么时候才能到来呢?按照华为的整体规划,到2018年华为将开始部署5G试验网,到2020年可以部署5G商用网。无论是从华为、中兴这样的上游设备提供商还是从移动、电信、联通这三巨头来看,5G网络都要在2020年之后,可能才可以大规模商用。也就是说,这4-5年时间内,完全的无人驾驶都不可能真正在普通消费者之间实现。
再解释清楚的话,那就是无人车真正投入市场的时间,还是要看华为、中兴、移动、联通、电信这些上有通信厂商在5G层面的推进速度。
5G真正商用之前,汽车厂商们不如苦练内功静待花开
5G真正来临还有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倒不如说是汽车厂商们苦练内功,真正为无人车、车联网奠基的时候。这个阶段,互联网汽车实际上正是这段过渡期最好的试验品,它在为无人车打好基础。
就以自动驾驶这个标准为例,互联网汽车虽然不能够实现无人驾驶,但是却可以实现半自动驾驶。阿里和上汽合作的荣威RX5,它的自动驾驶功能其实已经在运用智能辅助驾驶以及碰撞预警这一系列的技术。这些技术正是无人车上常见的图像识别的初步运用。一系列将要运用在无人车上的技术都可以事先在互联网汽车上展开初步尝试,在这种过程中进行技术验证和可行性分析。
除此之外,让互联网汽车拥有操作系统这样一个引擎,其实也是在为未来无人车庞大的数据处理提供一个稳健的底层平台。否则还是像现在一样平板、手机和汽车相连,再庞大数据的面前,这将会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在未来5G来临之时,手机的处理能力必然无法作为数据中枢。也正是如此,阿里会选择通过YunOS这样一个平台来展开自己造车梦。
可以预见的是,在长期实战的过程中,技术经过不断的打磨会不断成熟,产品最后也会在这种打磨的过程之中逐渐趋于完善。这也是最符合互联网的打法,不追求一蹴而就,产品在不断的更新迭代之中不断完善。
互联网汽车到无人车的迈进绝不可能石破天惊。还是要说那句话,正如笔者一位很敬佩的前产经记者对无人车评价称,我预感未来它会与具有ICT优势资源以及数据资源的巨头合作。事实上,一个不具备工业生产经验的企业来做互联网汽车,确实会面临各种问题,它必须要回到产业链之中去不断探索才能逐渐成熟。
这种产业链的结合其实已经在悄然展开。今年1月,浙江省桐乡市被列为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未来建立集智能汽车、智慧交通、5G等宽带移动互联网为一体的路网设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与产品都在规划之中。杭州市云栖小镇则是在完善智慧交通的智慧路网建设,其中的项目包括信号灯、停车场、充电桩、5G网络等。
在这样的规划之下,或许在2020年左右,云栖小镇和桐乡市能够最先跑起真正意义上的无人车,拉开5G车联网的大幕,并且逐渐把这股浪潮向全国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