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如何突破不温不火的僵局?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由联动原素和《物联网与云计算》杂志举办的16沙龙之智能家居沙龙上,慧语智能创始人冀明亮分享了智能家居的发展历程。
基于这么多年来对智能家居的一个认识,来聊聊智能家居的发展。我们看到智能家居让不少人掉坑了,但是也做出了一些突出的贡献。我认为,智能家居只是起到周边环境和家电联动的一个节点,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大体把人机交互分为四个阶段。1.0阶段功能性:满足基本上的功能化需求,控制基本靠“身临其近”,比如说电风扇、空调能够解决周边环境的问题,比如说要烧水用电茶壶等各种家电。这只是解决了一个功能性的问题,给人带来一些方便和便捷,其实就像老式的电视,可能你要调台的话,要靠手拿着天线调试,再回忆就回到童年了。
2.0阶段便利性:摇控器的出现,让人和电器的距离得到了释放,而且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就把人和电器的交互得到很好的空间解放。但是简单了控制,繁琐了找摇控器。
3.0阶段智能性:语音识别、触控等各种交互方式地出现,让人-设备-环境得到有效联动。咱们现在说下雨了帮我关窗户帮我收衣服,这些实际上并不是人的主观意愿,但是它可以帮助你实现这些内容。
4.0阶段融合性:大数据联动+脑波控制,人和机器的界限逐步模糊,人成为程式化中的一部分。比如现在我们通过手机订餐,未来你家大米没了自然地就帮你送某个型号的大米,而且这个大米是你平时喜欢吃的,这是基于各种传感器和家电的联动,实现人和周边设备无缝连接。
今天,我们重点讨论智能家居2.0、2.5和3.0阶段。现在的电子化设备基本上已经实现了远程控制,但是基于我们的需求可以看到,这些设备的通讯方式基本上以红外和RFID为主。目前它有非常大的优势:第一个是模块成本低,第二个相对来说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第三个应用范围比较广,整个行业都在用。所以这两种通讯方式初步实现了产品的便利化,但是也有它的劣根性:它仅仅是实现了单一单项的通讯,没有实现产品间的互通互联,至少对方的状况是没办法反馈到我这边来;并且他们品牌之间的差距也比较大,像格力、美的、海尔等大的品牌厂家在推出新品时,通常在市面上是买不到它的万能摇控器,它刻意地对编码进行加密,包括现在玩得比较多的大金的中央空调,也很难进行控制,因为它把协议锁死了,可能一个大金的摇控器就要八、九百块钱或者是1500,把这个模块整个加上去成本非常高,所以行业门槛也影响了家电之间的互通互联。
与此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诞生了很多智能硬件,现在大部分是以蓝牙或Wifi的通讯方式,实现了智能手机的控制。智能家居概念提了那么多年,虽然在市场上没有像去年的智能手环、手表、VR这么火,但是行业一直内水深火热,也就是说它是有相应的优势,像去年智能硬件爆发,家居的灵活性大再加上单品入门门槛低,实现了单品功能的场景化,更加便捷化。同时,也有很大地劣势。第一个劣势是品牌壁垒强烈。每个智能硬件厂商之间,是需要双向通讯的。比如我用过小智,它与海尔连得比较紧,但是与其他品牌很难连接,如果要连接的话,双方要打开SDK包,这里面有一些人力、物力,经济、公关成本的费用,以及不利于创业公司的成长。第二个App相互独立。我用一个手机想让家里变得智能化,可能需要下载灯光、窗帘、开关等十几个App,到最后没办法实现统一化。第三个是受制于带宽和路由器的影响,稳定性不确定。因为智能硬件的通讯方式是基于路由器和Wifi,但是它毕竟有一个连接条数的限制,及产品的限制。比如说我办公室里装了一个Wifi音箱,这个Wifi音箱特别吃流量,只要它一开手机就连不上网,这个吃流量的现象其实也是非常严重的。因为我们的智能单品通过手机App端、路由器、因特网然后再回来,然后在里面控制。这里面每一层出现丢码的情况,路由器、网络通信也会受到影响。此外,还有今年315重点提出的云端安全隐患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智能硬件可能还会火很长时间,但是它并不能承载智能家居或人工智能的过程。
然后我总结了一下目前智能家居这块饼如何划分?传统家居:单品带动系统产品。比如海尔U+拿下整个小区,以后整个海尔的产品都能智能化,其他的就进不来了,其实这是一个妄想,现在我也没看到它做到这一点(哈哈)。电商平台:搭建智能平台促进销售。比如阿里小智、京东微联,他们实际上是搭配着去卖,然后促成产品的销量。新兴智能厂家:搭建系统赚取暴利。比如玩代理商的概念,通过系统玩平台。但是这三块饼可能刚进来的时候是想去拿到的,但是通常情况下都掉到坑里面。传统家电厂家:陷入智能化品牌孤立的困境。比如海尔U+、方正、紫光等平台推了这么长的时间,一直不温不火。电商平台:羊毛还在羊身上薅,性价比差,安装难。就像很多产品比原来贵了很多。新兴智能厂家:系统大产品少投入大。比如我要控制这个投影仪,要把我的模块植入进去,但是爱普森不同意的话,你就没办法进行相应的互连。
我认为影响智能家居发展的因素有这么几块,从供给侧来说,第一个是产品供应链的需要调整,产业链还不足以支撑3.0的概念。第二个是盈利空间微薄,对新产品持谨慎态度。第三个是国家未出台标准协议,各厂家各自为战。第四个是系统模块未形成量的势能,成本增加严重,比如Wifi、Zigbi模块,今年还降了一点以前是价格更高。
从消费端来说,我认为最主要的一个是客户意识不强,没有形成刚需。另外是系统化成本比较高,动辄就是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3.0下智能家居包含哪些元素呢?第一个是场景化控制:所有家电可以进行情景化联动和控制。第二个是定制化需求:家电会根据每个人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第三个是产品间联动,实现人与电器,电器与电器,电器与环境的联动。第四个是智能化交互:家电中增加了更多娱乐的成分。第五个是人文化关怀:老幼监护,健康管理,健康调试等。第六个是生活化辅助:及时检查到家中设备及生活设施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服务。
当然,向3.0过渡还要一些时间,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通讯要求:兼容红外、RF射频、wifi等通讯的产品,不改变客户使用习惯,并对性能进行有效提升。性能要求:可以兼顾各个年龄段的控制要求,实现语音,手机,电脑,遥控器,情景联动等多种控制方式,在合适时间采取合适方便的控制。技术要求:能够联动各种传感器,进行设备之间的智联智通。实用要求:不需要对原有设备进行更换,选择空间大,性价比高。
在这里,谈一下慧语对目前智能家居现状的一些看法,第一个基于现有保有量的产品,我们可以协助供给侧做智能化的产业升级,并且产品之间可以相互地去兼容。第二个基于消费端已经有的2.0设备进行智能化体验,留出升级窗口,拉动供给侧的消费。比如说我当时买一个开关就是为了方便开某一盏灯,但是你融合到智能家居里,可以把空调、风扇等都整合在一起。第三个就是智能厂家以开放态度去共同搭建智能化地生态。我举一个例子,中山古镇灯饰占据着我国照明行业70%的市场份额,原来是分段开关,按一下是黄灯或者红灯,色温、色差、亮度直接用遥控器控制,现在他们开始转型,加入Wifi模块,但是因为Wifi的发展还没到那个程度,所以销量不是很好,还是原来传统的分段开关销量比较多。可以说,这个灯饰的发展代表了整个智能家居的风向标。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惠宇目前做了哪些?第一,我们实现了六控三横,当然这个横可以更多。手机、语音、电脑、情景、摇控器以及触摸控制,貌似是控制方式最全的智能家居系统,并且我们最新开发的是统统控制。什么意思呢?电视的语音控制是非常难的,因为你不能去换台,那我们现在在开发的是当我持续看某个节目0.5秒时,它就自动播放这个节目。也就是我们要做到随时随地以及随着人的使用习惯进行相应控制,这是我们最终要追求的目标。第二,随着物联网和智能硬件的发展,已经有很多免费的云平台,但是我们还是坚持本地化的控制,能够降低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提高系统的安全系数。哪怕是家里断网了,无非是外面的手机不能控制了,但是本地化的东西依然可以去实现很轻松地控制。第三个是兼容性,可以兼容市面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红外和射频控制设备。这个大家都是差不多的概念,我们的选码方式并不是一键选码,而是把它的码控制了然后重新定义。第四个是智能化升级选择性大,成本低。像上文列举的通信方式控制,在市场保有量的情况下已经是非常大了,至少目前没有哪个方式能够超过它,既然这种通信方式最简单,我们就以这种通信方式为主打。当然多种通讯方式并行,有线无线结合的概念,这是第五点。我们现在与其他的智能家居有一点点小小的区别就是有线和无线整合在一起。一些新装的房子是以有线的为主兼容一些无线方案,达到最好的兼容性以及易用性,特别是一些工程类的必须要有有线方案,比如有些教室他们的投影仪和设备是用232的,必须通过有线的形式来实现控制。在不改变它原来控制方式的形式下,把我们的系统提交上去形成多种的控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