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中兴等实体企业走了 深圳还剩下什么?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有两则信息刷爆了朋友圈。
一是深圳龙岗区在一份针对前两月经济分析的报告中屡次提到“华为”。该报告透露,“1~2月,华为产值占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以上,并且产值增速将近40%,比全区水平高出将近25个百分点,若剔除华为,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则下降14.3%。”。这句话透露出两点信息:一,华为疑似有外迁迹象;二,假如成真,政府对此无疑充满焦虑和担心。
二是,深圳的房价又要上天了,均价直逼5万元/平方米。5月21日,深圳光明区中粮云景国际开盘热销。据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官网显示,中粮云景国际项目备案价格区间为3.6万~4.2万/平方米,其中71平方米两房备案价最低为每平方米3.65万元,大户型129平方米4房备案价最高,为每平方米4.2万元。这对于均价直逼5万元/平方米的深圳来说,光明区以及中粮云景国际项目均属于价格洼地。
一面是深圳再次爆发的楼市,一面是当地政府对企业要搬离的恐惧。深圳的高房价会倒逼华为、富士康等公司大规模撤离吗?
任正非:土地越贵,产业成长空间就越小
华为总部会不会撤离深圳?对此,华为官方否认了总部搬迁的传闻。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华为发言人对记者表示,“华为在各地都有自己的分支机构和研究所,这是业务发展的需要。”
话虽如此,但深圳确实已经不是华为唯一选址重心了。有消息透露,华为正计划把华为大学、研发中心、中试中心等功能载体搬迁至东莞松山湖,以带动东莞与华为终端业务。
早在2013年,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就在微博上解释了部分华为迁都东莞的原因。余承东说,“东莞松山湖离深圳较近,开车约50分钟,未来深圳中心北移则更近,周边环境很优美,房子便宜很多,员工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看吧,部分华为迁都东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房子便宜很多,员工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对于深圳的高房价,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近期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曾经说了这么的一段话。“深圳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块的工业用地了,现在土地越来越少,越来越贵,产业成长的可能空间就会越来越小。既然要发展大工业、引导大工业,就要算一算大工业需要的要素是什么,这个要素在全世界是怎么平均的,算一算每平方公里承载了多少产值,这些产值需要多少人,这些人要有住房,要有生活设施。生活设施太贵了,企业就承载不起;生产成本太高了,工业就发展不起来。
受益于地缘优势,深圳一直是台湾及国外企业的落户内地的最佳地址。近几年,不断攀升的房价却又提高了实体企业的土地成本和经营成本,大量实体企业正在撤离深圳。
高房价下,大量实体企业被迫离开深圳
有资料显示,2008-2014年,由于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的大幅上涨,深圳龙岗以制鞋、家具为代表的低端制造业大面积倒闭,近几年,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生存困难。
在这种背景下,富士康、中兴等企业已经有了迁址的想法和行动。
据《深圳商报》报道,2016年开春,深圳富士康已经暂停招聘正式员工。2015年11月份,又有消息称,富士康拟在南宁打造千亿元级产业园。富士康在内部也提出了“发展内地,制造转移”的口号,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到山东烟台、重庆、河北廊坊、北京亦庄等地。
当然,除了深圳趋高的地价和生产成本外,富士康转移生产线,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由于富士康能提升生产所在地的就业、GDP、进出口额等指标,富士康成了各地政府争抢的对象,他们都为富士康开出一系列优惠条件。
富士康之外,正在搬离深圳的还有中兴通讯。据《南方网》报道,中兴通讯深圳生产基地的大部分将搬迁至河源,届时中兴通讯河源项目将有工人上万名, 2017年可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
乐视、阿里等互联网公司青睐深圳?
与很多实体企业搬离深圳不同,一些互联网公司却很“青睐”深圳。
据《深圳商报》报道,2016年乐视将在深圳成立独立法人控股公司作为乐视智能终端总部,业务包括乐视智能电视、智能手机、乐意公司(可穿戴)等;2015年12月16日,深圳阿里中心落成,作为阿里巴巴集团规划的国际运营总部与商业云计算研发中心。
对于乐视智能终端总部将搬至深圳的决定,贾跃亭曾表示,“深圳是最具创新创业精神的城市,高科技发达,消费电子等技术处于尖端水平,乐视是互联网经济、生态经济的践行者,双方在产业发展与价值理念上极为契合。”
实体企业走了,深圳还剩下什么?
企业和商业永远是生存第一,当一个城市的成本越来越高,企业为了生存,必然会逃离这个成本越来越高的城市。
《钓鱼岛背后的货币战争》的作者黄生,曾在黄生看金融(ID:fengyuhuangshan )中表示,“对于深圳来说,可怕的不是一个华为,一个富士康,一个实体企业的撤离,可怕的是大量中小企业,大量创新型企业苦苦挣扎,不堪高房价而死去、而离去;可怕的不是低端人才离开深圳,而是所有的年轻人都在开始觉得即使努力奋斗,但在这座城市没有未来,因为买不起房,没有家的感觉,他们开始离开这座城市。”
香港——制造业空心化的前例
深圳的高房价对实体产业的冲击已经显像化,继而也引发了对深圳房价与产业“空心化”危险的争论。
有人认为高房价可能让深圳有走香港“产业空心化老路”的危险:多量创业者、科技创新企业业大概无法死掉,大概被逼外迁。
1980年,香港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42%。这是香港制造业的巅峰时刻,香港的轻工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处于数一数二的地位。然而这个时候的香港却开始放弃制造业。港岛的企业主们开始逐步将厂房内迁到内地。香港的本地制造业至此几乎死了个干净。
如今香港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占比0.1%,第二产业占比7%(其中制造业只有1.4%),另外92.9%均为服务业,这个结构最大的问题是,导致香港的就业体系呈现高端与低端的两极分化,缺乏一个中间层的就业体系。这不管是在社会稳定还是经济发展上都是危险的信号。
金融疯狂过后的美国,开始重归制造业
美国曾经大力支持华尔街的金融大鳄们,可是一场金融风暴让美国政府意识到,金融是打垮美国的洪水猛兽。
美国作为过来人认为:金融相对于制造业它都是手段或者是渠道。当这种它红利逐渐消失的时候,能顶上来挑大梁的也只有制造业。美国高调宣布制造业回归,发展高端制造业;于2012年启动“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这一轮美国经济领先全球康复,最大原因就是制造业的回归与复苏。
对于虚拟的繁荣,对于炒作的狂热、对于疯狂的利润
我们对于产业的发展需要的是务实。
正如任正非所说:华为就是从“落后工厂”起家的,所有公司都是从“低科技”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你只要给他条件,他就会改进自己、赶超自己,慢慢就会发展。”而不是搞“泡沫化、大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