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从医潮后 2016年从械潮会来吗?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白云山与美时医疗控股有限公司在广州市政府正式签署合作意向书,双方拟成立合资公司,投资约3亿元在广州市开发区共同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基地。而此前不久,康芝药业与北京恒卓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也在广州举行签约仪式,共同推动人工耳蜗技术在国内市场的发展。
“制药与医疗器械产业差别很大,可以说完全不同。”医疗器械行业资深专家陶笃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他看来,目前部分药企对投资医械感兴趣,一方面是制药企业不差钱,有投资意愿;另一方面,药品和医械经营有着相同的客户、医院渠道,制药企业可以借用原来的药品营销渠道,发挥自身的资源和传统渠道优势。
在医药制造业整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医疗器械成为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新的盈利“稻草”。去年以来,社会资本办医明显有所加速,不差钱的制药企业投资或收购医院动作频频。继药企从医潮后,2016年,药企从械潮会来吗?
转型难度堪比重新创业
医疗器械和诊断试剂市场前景看好,在我国年均增速可达25%以上,高于药品行业的增幅。但我国医疗器械只占整个医药行业销售收入的13%左右,远低于欧美50%左右的整体水平,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我国医械进出口额345.89亿美元,同比增长7.7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46个百分点。
生物谷预测,2016年融资将成为医疗器械产业的重要主题。随着兼并的进行,市场上收购者的数目将进一步减少,且未来一年许多公司也将面临融资困难的难题。然而,IPO注册制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此外,众多来自医药产业的竞争者也将推动这一产业迅速发展,许多大型医药公司都将医疗器械领域当作医药产业下一个增长点。
不过从实际操作层面看,药企转战医械将面临许多困难。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史立臣告诉记者,尽管药品与医械所面对的市场一样,但预计今年不会有太多药企从械,因为从制药转型到医械的难度可以比肩重新创业。“医械技术壁垒较高,要打破技术瓶颈,制药企业没有技术及生产设备,另外运营体系都要重新引进,且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适应。而到了后期,还有服务配套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全面跟进。”
前述专家指出,不同医械产品的净利润差别很大,总体上看,医械利润是高于药品的。药企从械考验着制药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比如寻求良好的合作伙伴,或者收购一个技术过硬的医械企业。
记者注意到,根据《合作意向书》,广药白云山与美时医疗将各自在资金、产品技术、市场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互补,包括广药白云山在资金、销售网络方面的优势;美时医疗在新技术、新产品等方面的优势,共同拓展医械业务。广药白云山以现金出资,占60%股份;美时医疗以“现金+技术”出资,占40%股份。双方计划合资共建高端核磁共振生产基地,首期以生产儿科和骨科专业MR机为主;美时医疗承诺将上述设备涉及产品注册、技术、专利等以合适的方式转让给合资公司。
紧跟政策才能打开市场
对于制药企业而言,刚介入时选择高端器械制造是否合适?陶笃纯提醒道,企业跨界经营,刚开始就介入高端领域有风险。从过往投资并购案例看,前两年电子企业和家用医械企业介入医械领域,真正获得丰厚回报收益的案例并不多。“不过,电子企业的产品技术角度比制药企业更为接近,但渠道不如药企有优势。”
史立臣同样认为风险不小。一是市场的接受度、品牌的知名度需要塑造;二是技术,尤其是大型设备的研发能力待考;三是医院终端认可度、后期的维护和服务能不能跟上都是对药企的考验。
从近期政策层面看,医械也正得到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2016年,医械产业哪些潜力有待深挖,可以考虑优先布局?专家建议,可以结合国家卫计委印发的有关医用设备配置管理文件,卫计委对哪一级医院需配备哪些器械设备有相关要求,可予以关注。
另外,国家卫计委日前印发城乡医保合二为一文件,加上国家推行的分级诊疗,医械市场势必会扩大。“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这将使得中低端医械市场需求增加,这对国内医械产业而言是利好,政策与需求的驱动,必将带动中低端质优医械市场发展。”史立臣表示。
就2016年的市场而言,采访中专家指出,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发展同样值得期待。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可穿戴设备研究报告》,2015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已达到125.8亿元,增速高达471.8%。以血糖、血压和心率监测为代表的医疗和以运动监测为代表的保健用品是可穿戴设备的主要应用领域,而家用健康监护诊疗器械也值得关注。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医械是工业标准化重点,高性能医疗仪器设备、家用健康监护诊疗器械被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