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真正的刚需到底在哪?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最近,Strategy AnalyTIcs发布了最新的可穿戴设备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在今年同比增长了510%,2015年Q3的出货量大概是610万部,Apple Watch在智能手表的份额占比达到了74%,如果说苹果公司在智能手表领域一家独大也毫不为过。从现在的情况看,智能穿戴走的是以前智能手机的路,接下来可穿戴设备可能需要2到3年的整合时间,就如现在的手机有不同方向,越来越走向高端,低价产品已经不是主流产品。
在这整个整合的过程中,会沉淀一些想做事的、真正想做产品的厂商,毕竟性能的高低才能更好的显示差异化竞争优势。为此,电子发烧友特采访了土曼科技联合创始人王强先生探讨可穿戴设备设计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走向等相关问题。
土曼科技联合创始人王强先生表示,所谓的刚性需求就是找到用户痛点,然后培养他们的习惯之后,让他们逐渐对产品产生依赖,并产生一定的需求。
针对今年儿童智能手表市场出奇的火热,土曼科技联合创始人王强指出,土曼主要是做时尚差异化、定位于年轻人群体的智能产品,对于市场儿童手表只是涉及一点。进而谈到,在儿童可穿戴设备更多关注的还是安全性,毕竟防丢的需求是家长的刚需。比如设计一个地理范围,会有一定的提醒功能,可防止小孩走丢,但对于产品销量而言,就有明显的市场季节性,在暑假放假的时候用得比较多,开学之后小孩都是学校、家里点对点生活方式,这就使销量减少。相对来说,年轻人市场一个长期需求,考虑到年轻人思维比较活跃看法比较时尚,所以土曼选择定位年轻市场。
可以发现,现在很多大厂商参与到可穿戴市场。对此王强表示,从PC、手机、可穿戴设备发展走向上看,未来的手机将被集成替换掉,或者通过计算功能集成在可穿戴某种形式,或者智能可穿戴中,现在很多厂商不知道未来确切走向,故而都想在可穿戴市场分一杯羹。
那么智能手表到底是不是刚需?王强指出,智能手表不是刚需,从可穿戴整个产业上来看,没什么刚性需求。所谓的刚性需求就是找到用户痛点,然后培养他们的习惯之后,让他们逐渐对产品产生依赖,并产生一定的需求。从这个观点来看,在短期内可穿戴设备有两个需求:
一是可穿戴医疗。因为医疗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大家肯定很关注,但由于目前可穿戴精准度问题,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目前还处于临床测试阶段。
二是移动支付。可穿戴最终的是便携性,小额支付可以解决痛点需求。比如在运动的时候,买水的时候需要支付,钱包太大不方便随身携带,使用手机又非常的不方便,而此时采用可穿戴设备就很好。
其实,智能手表主要有两个主要的功能。王强说道,一是通信功能集成,在2006年就有集成手表手机,也就是现在的智能手表,叫法不一样而已,而当初没有普及的主要原因是功耗问题,待机时间太短,经常需要充电时用户无法接受的;二是当成手机伴侣。通过手机伴侣来实现免提功能,不过现在的智能手表在环境干扰方面、降噪功能还有待提升,针对不同场景算法局限性也还需优化。在谈到可穿戴设备设计中的挑战,王强指出,总的来说主要有三大挑战:
一是电池技术。也就是续航性问题,在电池领域算法差异化也可带来功耗不同的问题。
二是显示技术。其实在显示领域智能差异化不大,主要体现在屏幕功耗、分辩率、长亮显示上,传统手表可以随时看时间,而现在的智能手表大多是彩屏,一般情况下都是黑了,不是特别有手表的感觉,土曼将推出一款产品,实现算法优化更好,能很好的实现显示能力。
三是传感技术。心率、计步器、气压、空气传感器等准确度要求高的产品不适合智能手表上,适合放在合作医疗监测,然后通过第三方监测软件传送到手表上,这样就对传感技术有一定的要求。
在可穿戴设计中,算法标新立异能更好的展示可穿戴设备。比如在医疗领域,虽然很火但是能实现真正的医疗产品很少,大多还处于临床认证阶段,只有达到一定的数据精准要求,才能算是真正的可穿戴医疗产品。
除了应对的设计挑战外,随着资本寒冬到来,产品的设计也很重要。王强表示,可穿戴产品公司将主要出现三类:一是有实业来支撑的如华为,先阶段投入大的精力比较少,第二类是资本风头的,投入比较多比较大,最后就是山寨手机转型,在儿童手表挣到钱了,想继续做可穿戴。当然如果找到合适的点做可穿戴的话,资本风头会存活一些,重点还是要在软件交互上做好,得到用户认可。
谈到土曼科技时,王强表示,土曼自己做UI,底层系统个性化设计与第三方合作,一直坚持用户交互才是重点。其实简单点做可以套用安卓系统,基于安卓的系统进行优化,进而使用在智能手表上,而土曼并非如此,在软件开发中投入比较大的人力与物力,因为这不比做硬件,软件需要长期持续投,硬件思路很容易,三五个人一起做产品没有差异化,软件才是差异化真正的核心体现,也是体现产品的竞争性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