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问车载物联网安全性有多高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交通安全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如今路上的车越来越多,会开车的人也越来越多,驾驶员水平参差不齐,使得本应为人们带来便利的汽车成为潜在的伤人“利器”。尽管有关部门一再重视道路交通安全,并出台了诸多政策,但是并没有杜绝不文明甚至违法驾驶行为。从被打的女司机到解体的马自达,从驾驶员素质到汽车本身的质量问题都成为网友讨论的焦点。笔者在看到这一个个“头条”后脑海中却想到了另一个词——车载物联网。
车载物联网目前还属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但是凭借其先进性和智能型,未来或将普及成为“标配”。在2015年初举行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会(CES)上车载物联网绝对是不容忽视的亮点,或许是政策的不同,国外在车载物联网领域发展要比国内领先不少。
“未来汽车”
本质上车载物联网是一个巨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每一辆汽车都可以被视为一个超级传感器节点。通常一辆汽车装备有内部和外部温度计、亮度传感器、一个或多个摄像头、麦克风、超声波雷达,以及许多其他装备。此外,未来的汽车将配备一个车载计算机、GPS定位仪和无线收发装置。这使得汽车之间,以及汽车和路边基站之间能够无线通信。这种前所未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扩展了计算机系统对整个世界的感知与控制能力,并可以让信息在本地产生和共享,不必涉及庞大的基础设施。
通过这个简单的介绍就可以看出车载物联网可以让汽车智能化,有一定的判断力,从而弥补人力操控的一些缺陷,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和效率。有了这个“智能大脑”或许汽车的超速、驾驶员的疲劳驾驶或者闯红灯等行为会大大降低,而且将所有汽车并入一个共同的网络对于保证道路畅通也有很大的帮助,从而避免交通拥堵。
如此看来车载物联网的百利而无一害了,可惜事实并非如此。以上笔者介绍的只是车载物联网的部分作用,除了这些车载物联网还可有商业应用、信息娱乐应用等功能。简单来说,不少朋友在开车时会收听广播或者音乐,而有了车载物联网你能收听的将远不止这些,你可以登上社交网络,查看汽车周围的信息,甚至看看最近的商场都有什么商品在打折等等。届时手机将会被“集成”到汽车内部,甚至更加智能,更加具有针对性。
车载物联网
对于很多车主而言,信息娱乐应用可以说是一种新的享受形式。但是在笔者看来它却成为了一把双刃剑。开车是一件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情,稍不留神就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特别是对于很多新手而言,分心二用简直就是在奔向交通事故的怀抱,本来刹车油门在紧张的时候就分不清楚,这时候如果心里还想着刚刚的朋友圈或者促销信息,结果如何就显而易见了。
车载物联网在“合适的”车主手里妥善利用可以带来良好的体验,不仅让出行更加效率安全还能更加丰富有趣,但是在“不合适的”车主手里,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安全和便捷是一道让人纠结的选择题。先以手机为例,这款如今几乎人手一部的智能设备已经改变了人们的日常习惯。根据调查结果表明,手机离开身边几分钟有些用户就会坐立不安,感到焦虑。因此,即使现在交通法规中明确禁止开车打电话等行为,我们也会看到不少车主仍旧“锲而不舍”,而有些乘客似乎对此也“欣然接受”了。不久前结束的高考,全国新课标I卷作文题目不就是由此而来吗?
“万物互联”
当车载物联网普及后,分散驾驶员注意力的东西将更多,必然会有很多车主无法做到专心驾驶,道路行车安全将面临新的挑战。援引人民网《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数据,我国2014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历史新高,为15447万辆,比2013年末增长了12.4%。其中,民用轿车数量增长了16.6%,达8307万辆;私人轿车增长了18.4%,达7590万辆。
伴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这份统计公报还指出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为2.22人,比2013年底万车死亡人数2.3人下降了5%,但通过 2014年汽车保有量数据可得出2014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34292.34人,比2013年的死亡31604.3人增加了2688.04人,增长率为8.5%;相比2012年的死亡30222.5人,增加了4069.84人,增长率为13.46%;相比2011年的死亡29618人,增加了 4676.34人,增长率为15.78%。
在这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悲伤地家庭,这是给驾驶员敲响的警钟。但是在笔者看来,尽管交通事故频发仍旧有不少车主抱着侥幸心理,按照自己的习惯飞驰在道路上,车流间。如今汽车工业快速发展,无人驾驶汽车也开始进入公众的视线,这或许是一个好消息,通过灵敏的传感器,汽车自身的“判断”或许要比驾驶员更加理智,冷静。但是如果真的将自己的生命交给冷冰冰的机器,安全感又能有多少呢?
无人驾驶卡车
科技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它的阴暗面我们也无法忽视。如果汽车驾驶员的素质跟不上去,车载物联网的出现究竟是福是祸还很难料定。从发展道路来看,车载物联网的推动不仅需要汽车制造商、本地零售商和消费者的支持,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基础设施构建。在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前,笔者认为安全应用必须要排在首位,初期车载物联网的核心功能应以安全为主来进行构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位驾驶员和乘客感受汽车电子化带来的不凡体验,让消费者成为最终受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