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曹锦东:对MCU厂商而言生态系统最关键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中国是全球MCU最重要的消费市场,而且厂商对成本极度敏感,短频快的风格显著。如何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需求,ST 中国区MCU高级经理 曹锦东在日前的嵌入式系统展上就表示,对MCU厂商而言生态系统最关键!
半导体产业的并购一直在进行中,比如之前的NXP与飞思卡尔的合并对业界的冲击、英特尔将大举进入MCU领域的传闻,对此曹锦东先生很淡定的看待产业并购与新进业者,他认为,一个产品的成功,最基本的条件是产品的设计要有技术上的领先性,除此之外,准确的市场定位同样必不可少,最关键处则在于构建起完善的生态系统。
据曹锦东先生透露,ST作为ARM MCU的主要供应商,2014年 ARM内核MCU出货量超过20亿颗,占据ARM内核MCU绝大多数份额,业绩增长非常显著,特别是在可穿戴设备领域,达到超过一倍的增长率,这些皆归功于ST自2007年开始的生态系统建设。
ARM和ST在MCU领域的合作充分体现了合作共赢的理念,ARM的内核技术和生态系统资源帮助ST更好的推广STM32产品,同时STM32在MCU市场的成功也更丰富了Cortex-M在MCU领域的影响和知名度。对于STM32系列而言,ST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果断选择了ARM的Cortex-M内核并快速推出一系列的产品占据了市场有利的位置。
曹锦东强调,现在的生态系统愈加复杂,已经扩展到芯片设计、软件设计、应用层,是一个非常丰富的系统,而且完善的生态系统不仅要有前端,更要有后端厂商的加入才算完美。STM32的成功离不开众多本土合作伙伴的帮助。这些中国本土的合作伙伴伴随着应用STM32而取得自己的成功,也许他们自己切身的体会最能说明STM32的优势与中国市场成功的原因。
ST从2007年就开始执行生态系统策略,生态系统建设是个复杂的工程,首先你要提供足够多差异化的芯片,其次在编译器、开发板、中间件上形成配套和支持,然后联合各类IDH和设计公司形成不同的应用,还要联合第三方开发不同的算法,这样才形成了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随着物联网和嵌入式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MCU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为了建设生态系统、培养用户习惯,ST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大量提供易于上手的开发板、出版大量STM32的中文学习书籍、开办研讨会等等,聚集了大量熟悉ST MCU的开发者群体。今年,ST还将在二线城市设立FAE团队,支持用户的开发,和用户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积极应对物联网市场机遇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除了可穿戴设备之外,物联网在工业制造、智能交通和智能家居等领域的表现同样抢眼,ST亦非常关注IOT市场,看好工业领域、可穿戴设备、航模等市场。
曹锦东表示,目前的可穿戴设备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企业都想做大而全的市场,其实抓住用户痛点才是最重要的,现在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而ST生态系统的成果已经开始显现了,目前很多安卓类的手表都是采用ST的方案,还有,几乎有所有旗舰手机内的Sensor Hub也是用的ST的MCU。
物联网市场虽然庞大,挑战和竞争也异常惨烈――这是很多开发商的共同感受。对此曹锦东先生表示,未来32位MCU可以发挥的领域非常广泛,汽车电子、工业应用、医疗保健、物联网等等都是大有前景的领域,所以ST考虑的就是不断推出高性价比MCU。现在32位MCU功能已经非强大,性价比很高,而64位大多应用在服务器上,手机领域也只是刚开始,ST 会坚持技术创新,以抢占IOT市场机遇,但是目前没有计划在未来2--3年内推出64位MCU。
展会现场展示的号称世界首款基于ARM Cortex-M7内核MCU的开发板
比如,ARM公司推出的更高能效比的Cortex-M7内核,而ST是率先推出基于ARM最新Cortex-M7内核的微控制器公司,其STM32 F7系列微控制器性能远超ST之前的32位STM32 F4微控制器,且通过无缝升级路径可将处理性能和DSP性能提高一倍。ST的STM32 F7系列微控制器还有一些自己的独有特点,例如,他们在微控制器中增加了Chrom-ART图形加速功能,这样在进行图形显示的时候,可以大大降低MCU的负荷。
对于蓬勃发展的物联网市场,ST有MCU、传感器等一系列的产品,目前采用分立的模块形式提供,未来随着物联网产品形态的固定,会考虑推出更多集成度更高的单芯片产品。日前,ST就推出了全新的开发套件BlueMicrosystem1 Open.Framework,加快面向Android或iOS Bluetooth®低能耗无线传感器项目的开发速度,以帮助客户更快速简单地实现物联网传感器方案。
BlueMicrosystem1开发框架是温度、湿度、压力和/或运动/位置数据感测、处理、发送功能的整体解决方案,非常适用于开发物联网产品、穿戴式装置等需要高性能、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