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环,你的好日子还有多久?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Apple Watch即将发售,留给其他可穿戴设备尤其是手环厂商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最近,来自Baird的分析师William Power又报告了一个对手环产业不利的趋势:在一项对 3400 名美国消费者的调查中,有高达85%的人表示,他们并不想购买运动手环。而在想要购买运动手环的受访者中,有约1/3的人表示,他们希望购买 Fitbit,另有约1/3的表示他们将等待涵盖手环功能的苹果Apple Watch的推出。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高达8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并不想购买运动手环。
在经过前两年的快速成长期后,去年以来,以Fitbit、Jawbone和Misfit为代表(Nike 已经退出该市场)的手环市场的整体份额却开始受到以Android Wear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为代表的一干智能手表的蚕食。
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式,手环厂商的产品线大多已经开始朝着两级发展,一种精简功能、趋向专业和智能并且强调设计质感,例如推迟上市的Jawbone UP3。另一种则走向大包大揽的“超级手环”——不仅功能强大甚至带有显示屏以期把智能手表的不少功能也囊括其中,例如刚刚开卖的Fitbit Surge。
去年底,微软“超级”手环加入战局。而在刚刚结束的CES 2015,又有多家厂商展示了手环新品。
然而就目前来看,那些手环厂商好像还没有找到很好的法子来对付以Moto 360和Apple Watch为代表的“功能超强”的智能手表。而笔者也认为,虽然现在依然还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黄金时代”,但未来只提供基本的运动追踪功能的可穿戴设备将无法继续生存。
新一类智能可穿戴设备,例如Apple Watch,不仅能追踪用户的运动健身情况和进行数据分析、社交分享等衍生操作外,还能帮助他们在自己的手腕上完成各种各样的亲密任务,例如你能实时浏览天气、股市、日历等最常查阅的讯息。毫无疑问,这样的新设备将改变现有的可穿戴市场格局。
另一方面,现有的运动手环大都还停留在设备采集数据,手机App呈现基本数据的较初级层次。而这些操作包括所带来的效果对用户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笔者之前有尝试佩戴Fitbit,但不到一周就没能继续坚持下去。看着手机App上显示的那些步数、热量记录,自己也没觉得下一步该要做什么。人们是否真正关心自己行走了多少步,还是只为图个新鲜或美其名曰的运动健康理由。
运动本身是一个卖点,但并不是唯一卖点。已经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魔法般的公式”,它可以让人们想要佩戴可穿戴设备。
视觉吸引力(包括时尚吸引力和用户需求)+适应性(包括应用、API,以及给开发者提供的机会)+优秀的软件平台(包括良好的设计和易用性)+运动传感器(多种多样的传感器,而不仅仅是记录步数)=热销产品
去年兴起的Android Wear手表从整体上来看基本符合这一公式。其代表作Moto 360不仅拥有视觉吸引力,还提供了多种应用,同时也支持多种运动传感器。不过,这一平台本身给我们的感觉是还需要进行更多优化。当然Android Wear平台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谷歌未来仍有望拔得头筹。
虽然直到目前还没有一家公司能真正打开可穿戴设备市场,但即将推出智能手表的苹果公司则有望实现这一目标。即便Apple Watch在外观和设计上还存在一些争议,但其更为看中的用户体验依然值得大家期许,何况这也是苹果的擅长项。
然而,如果Apple Watch今年真能达到预测中的2400万支的销售目标的话,那些纯运动手环们就真的可能面临灭顶之灾了。当然,一切还得消费者和市场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