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软硬结盟潮来袭,平台竞争白热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出门在外就能手机“遥控”操作的电器,可以统计各个接口耗电量并出具统计报表的插座……家居用品智能化的前景广阔诱人,即便是腾讯,也开始展现出对这一市场的浓厚兴趣。
上周,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海南博鳌召开,“QQ物联”智能硬件开放平台正式宣布启动,未来将致力于连接应用、智能硬件、线下服务三大方面,构建以社交网络为起点的智能硬件生态圈。
事实上,智能硬件以及其中最为核心的智能家居产业早已被看做科技领域的下一个风口。在腾讯之前,国外如Goolge、苹果、三星开始通过资本并购、构建平台等策略来布局。而在国内,无论是阿里、百度,京东、小米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家电公司为代表的海尔、美的等,以及无数创业公司果壳、Broadlink等也欲分得一杯羹。
问题来了,同样打出“平台”牌的腾讯会获得开发者和传统家居厂商的青睐吗?
平台间的较量
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推动下,电力载波通信、WiFi和ZigBee等主流智能家居技术已较为成熟。智能家居已处于市场导入期与成长期的临界点。据机构测算,到2018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1396亿元,约占全球总规模的32%,相关设备企业将迎发展机遇。
也就是这样的“风口”让腾讯深信开放平台的下一个机会是在硬件方面。
“腾讯的做法是,跟所有的硬件厂商合作,快速地让硬件覆盖到8亿QQ活跃用户、4亿微信用户,包括日分发量达到1亿的应用宝。”腾讯开放平台部和移动应用平台部副总经理侯晓楠表示,通过这些渠道不仅可以分发软件产品,更可以通过这个去营销硬件。通过海量的覆盖,然后解决合作伙伴硬件的售卖,以及对应软件分发的问题。
基于对腾讯海量用户的“兴趣”,“QQ物联”硬件开放平台的首批合作伙伴包括康佳、英特尔、NXP、美国博通、丰唐物联、康康血压等诸多国内外知名硬件厂商,横跨传统硬件、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能车载、健康设备等多个领域,英特尔更是会在智能家居方面与腾讯展开合作,推出智能家庭网关解决方案。
按照计划,腾讯将在未来三年内帮助超过1000个互联网传统合作伙伴进行互联网转型,并提供20亿元的扶持针对互联网硬件开发合作伙伴。
但事实上,腾讯已是平台战略的后来者,无论是百度、阿里、京东还是海尔,它们都表示开放接口。
“建立一个开放平台一统江湖是各个公司的最终目标。智能家居今后不仅是单一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演变为一个集团和集团,甚至是一个联盟和另外一个联盟之间的竞争。”中信证券家电研究分析师认为。
从百度family到京东+计划、阿里云的“家庭生态链”到未来小区、海尔“U+平台”以及美的M-Smart的战略布局,各自已开始暴露出“征战”平台的野心。
谁是破局者?
“智能家居目前来看是难以区分由谁来主宰的,但家电联盟来做这种东西还是有起点优势。”易观国际分析师徐昊表示,家电厂商的优势在于其多年建立的家电产品的供应链、渠道、售后服务等,不过也有劣势,如软件上的开发,如何解决和其他家电品牌之间互联互通都存在问题。
事实上,为了解决不同家电厂商产品之间的互联问题,中国市场曾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由相关机构、IT企业和家电企业进行产业互动,最终形成了两大网络家电的标准,即闪联和E家佳。闪联阵营主要包括联想、TCL、康佳、海信等;E家佳阵营则主要包括海尔、清华同方等。
但随着竞争的加速,家电厂商更倾向于“自建联盟”,掌握主导权,确保品牌和利益的最大化。
2014年,包括海尔、长虹、美的在内的众多国内家电企业均已宣布了相关策略和部署:海尔在原有的U-home智能家居系统外,试图推出更为全面的解决方案;长虹期望将旗下黑白电共同融入家庭互联网大战略;美的则旨在建立千万用户级的社区。
“但仅仅凭借传统厂商自身力量集聚用户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徐昊说。
他认为,只有软硬件和服务深度结合,才能博弈出智能家居产业链的最终整合者。智能家居平台,不仅仅需要智能硬件产品的支持,更需要有云端、软件端的综合能力。同样,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虽然具有一定的用户基础,这种基础包括流量、用户数据、软件等,但也需要吸引更多的智能家居硬件公司加盟。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智能家居得以铺开的前提在于通讯协议标准化、数据处理云端化、操作系统统一化,软件和硬件生态圈相互融合则需要更长的一段时期。
方案设计公司易瑞微科技总经理谌刚生表示,在博弈之中,不少上游中小方案公司都将希望放在了苹果身上。
“就像是苹果颠覆手机一样,市场需要的更多是预热效应。在未来,智能家庭入口不止一个,或是硬件,或在云端,智能家居也将推动建立一个开放而安全的云平台,为用户、运营方、厂商提供一个共赢的产业链和生态圈,但总是需要有人去引爆整个市场。”谌刚生对记者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苹果自身并不具备对家居市场的掌控能力。徐昊认为,中国是最大的家电制造国,企业对硬件资源掌控度非常高。目前来看,各大公司多希望将产品在自身的软件平台上开发,合作的对象多以小米、阿里、百度这样的国内巨头为主,苹果未必是最佳的合作伙伴。而对于小的厂商来说,苹果是否能成为一个强势的网关和运营平台,目前仍看不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