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来了,智能硬件会死一大批?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和某位业内知名的天使投资人兼大神闲聊,谈及智能硬件创业,有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冬天来了。
从谷歌眼镜开始吹起来的智能硬件大风,通过2013年和2014年的酝酿,几乎成为龙卷风,创业言必称智能硬件,聊天言必谈硬件创业,开会必须有硬件环节,一大批智能硬件产品冒出,从小团队到大公司都异常活跃,真可谓野蛮生长。
加上APP就是智能,根本没有市场
各种冠以“智能”之名的硬件产品早已占据一席之地。智能手环、水杯、眼镜、智能马桶、橱柜、便器、窗帘、水龙头、淋浴房、晾衣架、沙发……仿佛家居生活中的大小物件,都能和“智能家居”擦那么点边。在全球众筹网站pozible,每天都能看到新的硬件产品。
智能真的是这样吗?消费者才不会买单。之前,猛科技有报道过,智能家居产品创业公司Viva Labs的CEO兼联合创始人亨里克-霍伦(Henrik Holen)认为称,设计令人满意的智能家居产品应遵守《四个原则》:不求用户互动,让用户当家作主,改善产品以及替用户分忧。
而国内创业团队,对智能的理解无疑是“控制”,用手机开门,用手机控制窗帘,用手机看温度等等。
智能的未来是什么?以智能家居为例,在我离开家的时候,暖气装置会自动关闭,灯光会自动熄灭,防盗警铃会自动开启。所有这些我以前必须费脑子记忆的事情,现在都由智能产品自动完成。在繁忙的生活中,这些小事可以帮助用户省心不小,我们相信这就是智能家居的未来。
水很深,成功绝对是九死一生
在雄歌看来,比起APP开发类的创业,做智能硬件复杂得多,从工业设计到、软件开发、云服务搭建、开模、销售,这类创业成本高、时间长、盈利性难以预估,且涉及到供应链和销售渠道体系,这两个门槛是草根创业公司无法逾越的,就连360、阿里、百度这样的大公司照样一筹莫展。
具体来看,硬件产业不同于软件,虽然代工厂的高度发达,使得开发者只需要做好设计就可以了,可如果不能形成规模,供应链可能不支持(看看老罗的锤子你就知道了),供应链不支持的话,产品的成本便居高不下,这也是早期的智能设备售价偏高的主要原因。
而当巨头进入这些市场的时候,硬件免费或者低价销售,智能设备的价格被不断拉低,创业者没了足够的研发资金,现金流得不到保障,同时融资上就存在巨大问题,失败就成为非常常见的现象。
市场还在早期,渠道没有打通
再来看看市场,从两方面看,一个是潜在需求巨大,例如关注空气质量类的空气监测,去除雾霾,空气净化,看似都是上百亿的市场;但另一方面则是普通消费者认知不强,一个是产品价格偏高,操作不便利,真正的大众市场远远没有被激活。
一边是不断的炒作,什么众筹和首发,一边是线上销售乏力,线下销售根本没有能力。在不久前猛科技征集40款智能硬件产品,发起“极客巴士”体验活动中,就希望通过展示和体验,让更多的老百姓知道智能硬件,体验和购买。的确,我们也看到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但消费者去哪里购买?
传统的线下销售渠道成非常高,难以想象,一般的创业公司根本没有操盘的能力。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就算拿到融资的团队也坚持不到一年,何况创业团队。
没有爆款的背后,是没有创新
虽然智能硬件每天都有新的出来,但两年过去了,真要说起那个产品得到业界和用户的认可,销售突破成为爆款,雄歌告诉你,对不起,三个字“真没有”。
早在5月份,雄歌就在朋友圈晒过一张图,在淘宝上搜索一下智能手环,知名和不知名的手环品牌多达百余种,外观设计上难见差异,核心功能更是如出一辙。对于不少人来说,创业的目的已经不在于创造,而是借助智能设备的风潮,利用用户的尝鲜心理来进行硬件复制,他们不在乎产品体验,有需求就足够了。
不断推出新品,是出路还是死路?
前面雄歌说一堆智能硬件创业的难点,但硬件创业的优点也是有的,就是一旦产品出来销售不给力,可以立马停掉,做新的产品。这也就导致不少团队,特别是拿到钱的团队,不断推出貌似“产业链”的系列产品。
当然,走这个套路的前辈是苹果,还有中国的小米,实际上来看,小米除开手机之外,后来推出的新品,除了48元就能在北京某天桥下能买到的移动电源外,销量基本很惨淡。
这或许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来自杭州的国内智能家居产品领军品牌BroadLink今年也是新品不断,它们希望通过推出智能单品为DNA平台提供产品基础、构建生态系统。除了智能插座SP mini,BroadLink还推出过智能遥控器RM-home和RM-pro,以后还会推出WiFi音箱、婴儿检测摄像头、智能烟雾探测器、智能门锁等扩充产品线。
或许,每个行业都需要这样从混沌到清晰的过程,门户时代过去了,老沉走了,百团大战过去了,美团留下来了,硬件冬天来了,谁会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