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十大坑您踩过吗?轻则谋财,重则害命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你踩过互联网的坑吗?
在互联网应用以及智能终端高度发达的今天,很难想象还有这么多坑人的体验存在。更不能忍的是,互联网上的这些“大坑”都是商家为了利益而故意为之。真可谓“轻则谋财,重则害命”,但你还束手无策,气煞人也!下面这中国互联网十大坑,你又踩过几个呢?
1、恼人的机器客服
近日某男子在腾讯公司坠亡事件引发关注,起因为该男子微信号被封,想找客服沟通解决但却始终是机器人回复。男子气不过,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虽然在整个事件上腾讯并不担责,但也反映出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客服长期“失联”的问题。哪怕有真人能接通电话,能成为一个负面情绪宣泄的出口,或许解决不止于此。
2、坑人的网红爆款
如果您在电商平台看到“抖音同款”、“网红爆款”等诸如此类的产品,则需要格外谨慎。在这个万物皆营销的今天,“网红”两字基本已经跟“智商税”刷上等号。
快速爆炒,刷粉刷量,疯狂带货,销声匿迹。流水般的网红,铁打的杀猪盘,跟网红沾边的,很少有不挨坑的。
3、抢钱的音乐付费
“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付费曲”这句话描述的是2020年各大音乐App用户的真实心境。为版权付费没有问题,但是不花钱只能试听1分钟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不管怎么说,以前各大音乐App都能免费试听完整一首歌,如今充了会员还要单独购买,抢钱呢吧!
4、偷你隐私的电商
如果说音乐App是抢,那么电商App就是偷,它们正在悄无声息地窃取隐私。最近网络上流行一个段子:别对着手机说商品,不信你打开某电商App全是推荐的该商品。
很多视频博主纷纷实验结果屡屡中枪,手机监听用户隐私不再是秘密,只是咱没地方说理去。
5、强制手机号注册
如果说偷和抢都有防范的办法,那么明着“要”就很难办了,你不给人家不让你用,这说的就是强制手机号注册。
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国内很多用户对个人隐私这么不在意了,因为在大环境下根本没法在意。我们的隐私早就让商家出卖多少遍了,隐私?呵呵,多少钱一斤?
6、好评数据全靠刷
下单之前先参考一下用户评价,这是很多人的购物习惯。可在如今刷单和刷好评早已规模化、产业化的今天,再去相信那些“鬼话”就只有被坑的份儿了。
每每想到看似热热闹闹的商品页面上其实就你一个真实用户,一切都像是引君入瓮的“僵尸表演秀”,不免细思极恐。
7、极度臃肿的App
有次电脑C盘满了,原来是PC微信占用几十个GB的空间。手机微信也不例外,俨然成为最主要的数据垃圾制造者,如果群多好友多,微信必然会撑爆你手机。
数据吞吐量大不是微信的错,但占用这么大空间而且整理极为繁琐,形同虚设的文件管理实在是不能忍。
8、作恶的搜索引擎
说到互联网时代的大坑,怎么跑得了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曾经是全网流量入口的中心,正是因为这样近乎垄断的地位,也让搜索引擎对人们的伤害至深。
除了广告啥也搜不到,甚至为坑蒙拐骗打广告,因此人们用“作恶”来形容这些互联网巨头,再贴切不过。
9、寡头们竖起的墙
老网民肯定感受过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之间的沟通速度,这完全是不相交的两个平行宇宙。如今网络运营商之间的天堑变通途,没想到互联网寡头之间却又竖起坚固的围墙。
在微信上不能畅快分享阿里系和头条系的内容,因为利益给用户添堵,关键你还没辙!
10、群雄割据的祸根
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正在成为掣肘产业发展的祸根。互联网寡头贪婪地把触角伸向消费、金融、出行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并通过“闭环”生态竖起坚固围墙。
对于创业者这几乎是噩梦,甚至就连开小卖部跑黑车都已都被寡头吞噬,其实我们都在给这些互联网巨头打工。
所谓互联网十大坑,实为寡头十大恶。
封闭正在抹杀创新,垄断正在抑制活力,轻则谋财,重则害命,绝非笑谈。
由此看来,大家务必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