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雾”到“云”:物联网设计需考虑哪些因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五年前,网络边界的界定清晰并且相当狭窄,连接互联网的设备类型主要是个人计算机,或者是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要么就是终端平台。如今,网络边界则已经变得更加深入和多样化,随着不断增加广泛且迅速扩展的各种全新种类互联性“事物”,人们通常将其称之为物联网(IoT)。
现今,“云”通常被用来描述由边界路由器、交换机、应用交付控制器和服务器组成的一套多样化硬件,而且在数据中心中还托管着基于服务器的各种应用、 数据库和服务等。采用类似的方式,“雾”(“the fog” )如今被人们用于描述网络领域的边界,物联网(IoT)的所有新“事物”都存在其中。为了说明构成这个“雾”层的设备规模,统计表明到2016年据预测将 会增长到超过60亿台设备,其中包括超过9000万个网络节点,涵盖了简单的可穿戴传感器、智能计量表和楼宇自动化控制器到环境管理、安全监控和接入控制 设备。到2025年,全球互联化设备的用户量预计将会达到500亿台设备,这相当于每个人拥有6.5台设备。
大多数监视、管理和控制激增的物联网(IoT)“雾层”设备的应用和服务将会以云作为基础。物联网(IoT)网关将会支持运行在“雾层”和云范围内物联网(IoT)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性。为了有效达到目的,物联网(IoT)网关必须能够支持各种物联网(IoT)设备使用的局域网连接性媒介和协议,以及连接广域网(随后连接到互联网云应用)所需的连接性和协议。让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一下这些物联网(IoT)网关的关键设计考虑因素:
本文选自电子发烧友网8月《无线通信特刊》Change The World栏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