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ATX电源的那些事?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什么是ATX电源,早前ATX架构以及相关标准是英特尔在1995年时提出的,最早是面向主板而制定的,与基于AT架构主板打造的PC产品相比,基于ATX架构主板打造的PC要更为“模组化”,因此ATX架构的出现可以说大大促进了让后来PC DIY的发展。时至今日,ATX依然是目前PC系统的主流架构,即便英特尔曾经在2003年试图退出新的BTX架构用于取代ATX,但是由于各种兼容性问题,BTX架构在2006年就被英特尔放弃,ATX架构依然是最终赢家。
相信大家看我们的电源评测也看得不少了,大部分玩家都知道桌面PC上的电源通常为ATX电源,对电源产品稍有了解的玩家也会知道,除了ATX外,行业内其实还有SFX、CFX、LFX、TFX、Flex ATX等多种规格的电源产品,其中SFX常见于小型的桌面PC平台,其它规格的电源则多地用在商业和工业领域。不过ATX电源的准确名字就真的是“ATX电源”吗?ATX电源是基于什么标准定义的?这些问题恐怕不是每一个玩家都可以轻松回答,今天我们就给大家理一理,简单讲讲关于ATX电源的那些事。
而ATX电源的相关规范则是ATX架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ATX主板一样,其主要是用来取代AT电源。ATX电源与AT电源最大的不同时,后者不支持“软开机”和“软关机”,机箱上的电源开关是直接连接到电源内部的,打开就进入开机状态,关机则直接切断电源,而因此当时的AT电源一旦损坏,要更换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而ATX电源的开机和关机则是通过主板发出的信号执行的,这让未来的定时开机、定时关机以及远程开机等功能的实现铺下了发展的道路,同时也有效提升了系统数据的安全性,毕竟以AT电源的设计,关机时很可能数据还没有完全写入硬盘,而ATX电源在正常情况下是会自行等到系统发出“可以关机”的信号后再切断电源。
现在的ATX电源有+12V/+5V/+3.3V/-12V/+5VSB五路输出,曾经的-5V已经被去除
当然ATX电源相比AT电源的改进可不仅如此,首先其定义了+12V、+5V、+3.3V、-12V、-5V和+5VSB六路输出,其中+3.3V的设计与+5VSB的设计尤为重要,前者让众多+3.3V供电的设备可以直接取电,而无需像使用AT电源那样从+5V取电,再通过额外的电压转换器转为+3.3V使用,+5VSB则为主板提供了待机时供电,让远程唤醒、定时开机等功能更容易实现;其次它的主电源接口相比AT电源也做出了重大变化,加入了防呆设计,接口插错导致硬件烧坏的事情大幅减少;最后英特尔甚至希望通过ATX电源为主板与CPU进行散热,早期的ATX架构PC确实如此,其电源风扇采用的是进风设计,进来风流不仅可以冷却电源内部的元件,也可以为CPU和主板提供散热风流,可谓“一举多得”。
后来随着PC的发展,ATX电源的相应规范也一直在进行修正,例如原本的散热风扇设计被证明是“多此一举”后,英特尔马上就将这个设计从“强制要求”改为了“厂商选配”。当然最为重要的改变是在1999年的时候,英特尔发布奔腾4处理器的时候,发现原有的ATX电源规范已经无法满足处理器的供电要求,遂修改相应的要求,将原本“CPU由+5V供电”的设定改为了“CPU由+12V供电”,ATX电源规范也就升级为ATX12V规范并沿用至今。
因此现在的ATX电源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叫“ATX12V电源”,不过既然ATX12V规范是从ATX规范发展而来,那么大家将ATX12V电源统称为“ATX电源”自然也是正确的,这点就不必过于纠结了。
怎样的电源才可以称之为ATX电源?
从广义上来说,ATX电源就是“用在ATX架构PC上的电源”,然后我们再根据其所应用的不同规范,再细分为不同版本的ATX电源。目前比较常见的是ATX12V 2.31版电源,虽然它们在内部结构上各有不同,但是我们大体上可以总结出以下三个共同点:
- 电源宽度为150mm,高度为86mm
- 拥有+12V/+5V/+3.3V/-12V/+5VSB五路输出,其中+12V为主要供电
- 符合英特尔电源设计规范的电气性能
标准ATX电源长度是14cm,但长度达到18cm的ATX电源也比比皆是(图片为鑫谷昆仑650W电源)
不用怀疑,目前市场上的ATX12V 2.31电源,共同点大都只有这三个,虽然英特尔有一份完整的电源设计规范,但很多设计都是对厂商放开的,允许他们自行定义,例如电源的长度,按照英特尔的要求,标准的ATX电源长度应该是14cm的,但事实上目前市场的电源产品,16cm/18cm长度的比比皆是,因此英特尔的电源规范其实是一种参考标准,完全按照这个规范打造的电源是必然符合ATX架构的,不按照要求设计则可能会存在兼容性问题,具体尺度则由厂商自行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