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市场 “云+端”还有什么玩法?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本周开幕的北京车展再次引起人们对智能汽车和车联网的关注。这两个概念并不新颖,但在中国成为汽车第一大国以及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并进入4G元年的背景下,“汽车+移动互联网+智能”依然是众多车企以及互联网公司关注的焦点,车企的“端”与互联网的“云”,谁会笑到最后?
车企的“端”与国外IT巨头的“云”
站在万物互联的角度来看,车联网属于物联网的一个范畴,但目前每个车企各自为政,自建所谓的“智能、联网”汽车。譬如福特SYNC、宝马iDrive、通用OnStar、上汽inkaNet以及长安Incall。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买了辆福特,你就无法与宝马的土豪朋友实现交互,有人或许会说你可以用微信、微博啊,但那还算车联网吗?
另一方面,车企对于车联网的推进力度并不大。我们无法否认车企尤其是国外车企的IT研发能力,但也不能高估其对互联网的理解程度。以三大德国车企为例,奥迪不断改进MMI系统,宝马和奔驰推广自主开发的iDrive和COMAND。这些车载系统能够监测车辆状态,控制车载蓝牙电话、收音机、导航、空调和多媒体设备,但所有这些还停留在“端”的层面。
车联网通过汽车搭载的多种传感器,首先完成汽车内部的信息传输和交换,这是目前车载系统所研究的事情。但车联网还需要接入互联网,借助移动互联网与车外的一切(包括路况、前后车等)实现交互。那么,让汽车进行互联互通,这就成了互联网公司所擅长的事情,事实上,他们也已经开始布局。
但目前国外三大科技巨头对车联网的布局则更像是操作系统大战的延伸:苹果的carplay只能运行在ios上,Google组建Android联盟,微软以Windows为切入点,借机推广WP手机。这些IT厂商解决了车企所不具备的“云”困难,但在终端层面,一个有ios系统的汽车如何与搭载Android系统的汽车进行交互呢?这不过又是目前车企终端混乱的又一个变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