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千亿市场商机 本土企业力战医疗信息化市场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建设智慧城市,核心是要让市民的生活舒适便捷,“衣食住行”这些民生问题一样都不能少。被广为诟病的医疗问题自然也就首当其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改善的一个重要方面。
现阶段医疗卫生状况不容乐观,“看病难、看病贵”是行业基本矛盾,通过信息化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提高医疗效率是解决问题有效的途径。在国内各个城市正在掀起的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中,医疗信息化作为改善民生的有效手段,也成为了地方政府的投入重点。各地将以财政预算资金、专向基金投入等方式,完善医院信息化系统及公共卫生平台建设。
同时,在“新医改”方案中,医疗信息化被作为支撑改革“四梁八柱”的八柱之一,受到了空前的重视。通过医疗信息化的深入应用,医疗服务机构可以更好地面对日益增长的长期病患与医疗护理人员短期的供求矛盾,实现服务效率的提升和医疗差错率的下降;对于病人来说,信息化可以有助于其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同时医疗成本也能得到有效降低。
千亿市场空间
在卫生部此前发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中,在医疗信息化方面,卫生部将推出全民电子健康系统工程,预算达到611亿元,超过总投资规模的1/7。
该工程是历年来政府在医疗信息化试点工作中预算最多的一个工程,考虑到地方配套资金和中央拨款比例可能超过1:1,全民电子健康系统工程总投资规模有望超过1000亿元。实际上,1000亿元的投资资金还不足以完成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参照国外的数据,英国投入120亿英镑都未能完成全国的电子病历系统,我国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整体投资规模将远远超过1000亿元。
根据IDC最近发布的报告《中国医疗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2012-2016预测与分析》,2011年医疗行业IT花费是146.3亿元,较上一年增长 28.9%,IDC2011年6月预测2015年医疗行业IT花费将超过290亿,比2011年翻番,IDC预测2016年医疗行业IT花费市场规模将达 339.9亿元,2011至201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8.4%,未来五年的增长速度仍会高于中国其他行业IT市场的平均增速。
而根据卫生部十二五信息化推进安排,2012-2013年主要还是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过程,2014-2015年将会全面推进。市场人士预计2014年行业将进入爆发期,迎来更快的增长。
三大主力战场
医院的业务主要包括临床业务和医院管理业务两大类,相应地,医院信息化建设也以支撑临床与医院管理为核心任务。由于不同的医院信息化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其建设重点也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来看,基层医院系统的完善与升级与大型医院的系统深化以及区域医疗信息平台是中短期内驱动医疗信息化行业高速发展的三大力量。
基层医院的信息化刚刚进入到普及阶段,HIS系统的建设是当前主题。这些机构普遍呈现规模小、收入水平低、盈利能力弱等特点,在信息化投入的动力与能力方面均显不足,因此,从2010年开始,伴随着新医改的推进,政府开始以财政资金作为支持,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的建设。具体项目包括县医院能力建设、中西部地区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等,这些项目极大地推动了信息系统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普及。
大型医院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而言处于较高水平,目前其正进入临床信息化应用建设阶段。这一阶段的信息化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并围绕与电子病历相关的医疗业务和管理业务,促进信息资源在临床医疗和运营管理中的高效利用,最终形成全院级别的完善的医疗信息系统。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旨在通过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连接区域内医疗机构的业务信息系统,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充分利用、节省医疗经费投入同时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区域医疗平台市场2008年开始技术准备,2009年开始启动,2010-2012试点项目全面开花。2011年3月份确定了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后来追加到17个,这些城市的区域医疗平台建设都已经开始。单个大型城市区域医疗平台的深化建设投资需要超过10亿,全国市场空间超过 700亿。
除此之外,我国慢性病高发,健康管理尤为重要。在健康管理领域目前公司不多,但是已经有很多公司开始着手布局,上市公司如万达信息成立的万达全程健康服务有限公司,东软集团成立的熙康公司等。但是目前在产品服务模式、商业模式等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
企业机会无限
国内公司唱主角:目前在HIS领域以及区域医疗平台领域,国内厂商占主要地位。国外医疗信息化厂商进军中国市场比较早,但是由于本地化的问题以及行业初期的无序竞争,很多国外厂商退出了中国市场的竞争。在PACS领域,由于标准化程度较高,国外厂商如GE、柯达、Agfa有一定市场地位。因此相对于基础软件面对来自微软、谷歌、Oracle的竞争压力,ERP软件面对来自SAP、Oracle的竞争压力,IT服务面对来自IBM、埃森哲的竞争压力,系统集成面对来自IMB的竞争压力来说,中国的医疗信息化来自国外厂商的竞争压力要小很多,未来中国市场领头羊将是中国软件公司。
集中化是趋势:目前行业较为分散,呈现出大行业小公司的状态,据IDC统计2009年行业前十大厂商占的市场份额总和仅为32%。
在新医改带来的发展机会面前,同第一次发展机遇时期相比,行业状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HIS行业发展初期,医院对HIS功能需求相对简单,主要是结费相关需求,行业门槛较低,HIS厂商众多,绝大多数的HIS企业规模都非常小,大多数企业都只有50家以下的用户数,超过200家用户数的企业就非常少。在2000年以后,行业竞争特别激烈,HIS价格低迷,不少HIS厂商倒闭或者转型。2005年以后很多医院的HIS系统开始升级,部分研发实力强,开拓实力强的企业在这期间加速发展。在新医改背景下的医疗信息化需求更复杂,规模更大,对产品的升级能力和扩展能力,厂商的技术和服务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
大企业正在孕育:美国塞纳(Cerner)是美国的一家医疗信息化厂商,成立于1979年,在美国这样相对成熟的市场,其营业收入仍保持每年20%左右的增长速度。2012年其营业收入达26.7亿美元,其中来自美国国内收入达23.5亿美元相比美国的市场集中情况,以中国的市场体量,未来肯定会出现软件和服务收入规模过10亿的医疗信息化厂商,甚至过20亿。
A股上市公司
卫宁软件:卫宁软件是国内唯一一家专业从事医疗信息化行业的上市企业,也是被众多机构寄予厚望能够成长为中国Cerner的公司。过去4年借助行业发展的东风,公司收入与净利润的复合增速分别达到了25.4%和32.7%。我们认为由于医疗信息化的复杂性与专业性,只有保持高度专注并持续投入的企业才有可能最终胜出,而卫宁将凭借极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以及积极的区域市场拓展,不断扩大领先优势,成为行业中的“长跑冠军”。
万达信息:公司在上海区域医疗信息化领域耕耘多年,而上海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的先进程度和覆盖范围都走在全国前列,预计总投资规模将超过10亿,具有良好的标杆效应。
公司成立子公司万达全程健康服务有限公司,致力于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的家庭健康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研发、推广和建设并完善服务体系。公司自主研发的“物联网家庭健康信息平台”重构以慢性病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提供体系,为社区全科医生和居民架起实时监测和沟通的桥梁。
东软集团:公司在医疗健康业务方面布局广泛,包括医疗设备、医疗IT解决方案、健康管理与服务、医保IT解决方案。在健康管理业务上由东软熙康多渠道推广,公司前期与阿尔卑斯合作实现强强联合,打造技术过硬产品与平台。与世茂旅游的合作是公司多渠道推广健康管理的重要进展。
东华软件:公司在医疗信息化领域提供的产品主要是HIS系统与部分临床医疗信息系统和区域医疗平台系统。公司12年净利润增长35.83%,实现自 2007年以来连续6年净利润超过30%的增长。公司内部通过精细的管理和优秀的成本控制,外部通过不断的兼并收购实现了内生与外延的共同发展,保持了连续的高增长。
和佳股份:公司使用超募资金1680万元设立子公司,持股比例为84%。子公司收购四川思讯科技科技有限公司拥有的9项软件著作权资产,涵盖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临床管理信息系统(CIS)及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系统(GMIS)。公司通过此项收购进入医疗信息化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