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气体检测功能 汽车被动安全设计更周全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核心提示:气体侦测将成为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的重要功能。车内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浓度过高,将导致驾驶及乘客出现身体不适,甚至引发交通事故。因此,透过气体传感器主动侦测有害气体浓度,并结合GPS及GSM通信技术,已成汽车被动式安全设计的重要趋势。
根据交通部统计资料显示,疲劳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台湾夏天高温酷热的天气型态,以及空气品质不佳,许多驾驶人习惯长时间使用车内循环空调系统。然而,在车厢狭小的密闭空间里,人体新陈代谢产唿出的二氧化碳快速在车厢内积聚,将使车内空气污浊。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5%时,人就会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感,导致身体疲惫注意力不集中而不自知,许多疲劳驾驶状况就因此产生,导致交通事故的意外事件频传,变成交通安全一大隐忧。
此外,若汽车引擎燃烧不完全,其产生的废气含有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可能因汽车通气孔老化,导致有毒气体透过通气孔流回车室内。由于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中毒后的症状不易被察觉,驾驶人会不知不觉中毒而失去知觉,因而成为潜藏于汽车封闭空间的隐形杀手,对驾驶人生命安全及社会资源造成极大的威胁。
本装置是与汽车被动安全设计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预防汽车驾驶人昏迷或疲倦装置,可侦测出车室内部特定气体的浓度,当其浓度大于设定的警戒值,对人体造成昏迷或疲倦时,可进行自动开启车窗;当其浓度大于设定的临界值时,可自动发出汽车定址与求救信号,达到及时降低车室内部特定气体的浓度,避免驾驶人长时间处在高浓度特定气体的密闭空间内,并增进后续救援的效率,有效降低车内人员伤亡,避免后续伤亡扩大。
强化安全防护性 汽车被动式安全系统成风
本装置深入探讨其主要原因有二:首先,是当驾驶人身处于高浓度的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密闭空间内,常常不自觉中毒而产生昏睡时,若此时车窗玻璃无法自动侦测下降,让外面的新鲜空气导入降低车室内部有毒气体的浓度时,长时间暴露下来,仍会对驾驶人性命产生极大的威胁;其次,当驾驶人已经中毒昏睡,本身已无意识及力气能告知人车正确的位置,若救援人员无法在短时间内获知人车位置,并提供后续救援行动,仍无法避免伤亡恶化甚至扩大(如暴露一氧化碳浓度 1,600ppm的环境内,2小时内就会死亡),预防汽车驾驶人昏迷或疲倦,进一步避免疲劳驾驶、预防憾事发生暨争取抢救时间,为该装置开发的另一大动机。
图1是表示汽车在一般道路行驶之车辆(主动/被动)安全防护系统示意图。至于一般车辆道路行车安全防护系统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主动式安全阶段,其主要目的在于避免车祸意外发生;第二阶段为被动式安全阶段,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车祸意外伤害;第三级阶段主要目的在于避免后续伤害扩大。
图1 车辆安全防护系统的範畴
依目前全球先进安全系统技术发展趋势,重心已有从过去主动式逐渐朝向被动式,甚至第三阶段发展,常见已开发主动式安全技术包含有防锁死煞车系统(ABS)、电子车身稳定系统(ESP)、倒车雷达、主动头灯、抬头显示、夜视、车距保持防撞及车道保持等。
然而。因行车意外事件一直无法完全避免,尤其在强大车祸撞击下,为降低车内人员的伤亡,已朝向被动式安全发展,以降低伤害,常见已开发的技术有安全带、安全汽囊、正撞防护、侧撞防护、后撞防护及翻滚保护等;部分高级车甚至重视第三阶段安全防护以避免伤害扩大,目前发展的技术有自动切断油路、自动开中控锁、定位发警报及紧急救援等技术。
依数据显示,2010年先进安全车辆电子控制与安全系统约占整车成本40%,显见在人身性命安全逐渐被重视的人权时代,第二阶段被动安全系统及第三阶段紧急救援的设计重要性突显,然上述安全技术皆局限于汽车行驶一般道路车祸意外的被动式安全防护系统。
预防驾驶一氧化碳中毒 被动式安全防护系统再进化
中华民国专利号第M405617号,是揭露有关于一种“车用气体侦测装置”,其主要为一气体侦测单元、一控制单元及一警报单元所组成,气体侦测单元包含有分设于车体内、外的感知元件。其中,感知元件能量测环境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并转换成数位信号传送至气体侦测单元。
气体侦测单元判定一氧化碳浓度过高时就发送信号至控制单元,藉以引发警报单元作动提醒使用人,或更进一步关闭电源强制将车辆熄火,以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其技术虽然有提及对驾驶者之警示及安全保护,但是属于被动消极性的。环保署及消防署资料显示,少许的一氧化碳浓度就会造成人员昏迷而失去意识,警报声对昏迷驾驶人而言已经没有太大警示作用,关闭电源强制熄火对密闭的车室内部一氧化碳浓度亦无显着的降低。
此外,气体侦测单元无法将已昏迷驾驶人的停车地点进行定址,并立即对外自动发出求救信号,造成后续抢救时机已失去大半,对驾驶者的安全及性命无法获得保护。因此,若要降低驾驶人的伤亡及避免后续伤亡的扩大,最重要的处置应该是立即开车窗以降低车室内部一氧化碳浓度,其次,将对停车地点进行定址并立即对外自动发出求救信号。
另外,参考中华民国专利号第M295137号,是揭露有关于一种“具侦测有害气体及可发出警报的臭氧机”,包含一机壳、设置在该机壳内部之臭氧产生器、设置在该机壳内部之电路基板、连接到该电路基板之至少一侦测器及至少一警报装置;其中,臭氧产生器可受控制以输出臭氧,侦测器能侦测瓦斯、高浓度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当该侦测器检测到瓦斯漏气、高浓度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外洩时,将会输出电子信号至电路基板,藉以促使臭氧产生器生成臭氧来氧化分解有害气体,且警报装置会发出蜂鸣或闪光来告知使用者,达成解决瓦斯漏气或烧炭产生高浓度的一氧化碳所造成的严重危害。
然此传感器若应用至预防汽车驾驶人一氧化碳中毒并无积极有效的作用,理由同上述,因少许的一氧化碳浓度就会造成人员昏迷而失去意识,警报装置对已昏迷驾驶人而言已经没有太大警示作用,加上无后续对对停车地点进行定址及对外自动发出求救信号,对驾驶者的安全及性命无法获得保护。
为避免上述先前技术的气体侦测警报系统,对车室内部“一氧化碳浓度”无法达到显着的降低;再者,亦无法在第一时间自动发出汽车定址与求救信号,造成抢救时机已失去大半,体认到目前行车意外事件并不局限于一般常见于道路行驶的车祸意外;反而是特定气体浓度异常而导致驾驶人昏迷或疲倦,其造成车祸伤亡数及意外致死率远高于一般车祸意外(因驾驶人往往在不自觉的状况中昏睡窒息死亡,当被人发现时皆已回天乏术),因此预防汽车驾驶人一氧化碳中毒暨求救的被动式安全防护系统应该进一步被重视,传统局限于汽车一般道路车祸意外的被动式安全防护系统,应被扩大定义及设计至汽车驾驶人因特定气体浓度所导致的伤亡。